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执行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郝笑平 本报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25-09-25 09:13

  地点: 风沙漫卷,海拔四千米的高寒山区藏着“三无”秘境——无人烟、无信号、无导航,野生动物出没,泥石流冲毁的山路只剩断壁残垣。

  团队: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

  任务执行干警为追查一台隐匿的挖掘机,90多个小时极限奋战。

寻找案涉设备的山路艰辛

山路难行,执行干警艰辛寻找案涉设备。

执行干警发现案涉设备(无人机视角)

执行干警发现案涉设备(无人机视角)。

  勇入“三无”秘境

  一行5人跨越千里,直飞新疆,展开一场高原极境中的执行攻坚行动

  日前,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车秀群接到一条有关执行案件重要财产的线索:一名被执行人购置的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出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一处偏远玉石矿附近。除该设备外,被执行人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

  这条线索一旦错过,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实现。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在分管副院长赵闯和执行局负责人楚晋的部署下,车秀群立即带领攻坚小组,一行5人跨越千里,直飞新疆,展开一场高原极境中的执行攻坚行动。

  若羌县地处南疆,常年风沙肆虐,气候极端、条件艰苦。目标设备所在的玉石矿,更是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寒山区,是一片“无人烟、无信号、无导航”的“三无”地带,环境极其恶劣,不时还有狼、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出没。

  执行小组抵达后获悉,近期山顶积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原有上山道路被冲毁,执行环境异常艰险。面对重重困难,车秀群没有退缩,毅然决定:必须进山,扣押设备!

  险中寻踪

  四千米海拔,氧气稀薄,执行干警们每走几步需停下调整呼吸大口喘气

  凌晨4点,干警们乘车向大山深处进发。即便驾驶专业越野车仍举步维艰——山路崎岖、乱石遍布、悬崖耸立,车辆多次面临底盘碰撞和轮胎破损的风险。在部分巨石拦路区段,大家只能下车徒步攀爬。在四千米海拔,氧气稀薄,执行干警们每走几步便需停下调整呼吸大口喘气。

  为精准定位设备,法警刘建操作无人机对目标区域展开高空搜索。“再飞高50米!”信号时断时续,屏幕雪花点点,强劲侧风将无人机机翼拍得“咔咔”作响……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在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中发现了玉石矿侧翼隐蔽处有一台黄色挖掘机——正是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法威破阻

  眼看扣押即将完成,意外再次发生——矿山工作人员突然从山上山下分两路冲出进行拦截

  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技术人员检查发现,被执行人为阻挠执行,早已拆走设备的关键部件,导致其无法启动,更不能自行下山。执行小组果断决策:分兵两路,一部分人留守监控下山路口,另一部分人紧急协调维修人员携配件进山。

  经过修缮,设备修复启动,缓缓向山下转移。眼看扣押即将完成,意外再次发生——矿山工作人员突然从山上山下分两路冲出进行拦截,企图阻挠执行工作。面对突发情况,车秀群一边释法析理,结合案情解释相关法律和法院采取扣押措施的依据,一边告知阻拦人员妨害执行工作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法警刘源作风硬朗、勇往直前,对为首的阻拦人员进行强力压制,迫使对方未敢轻举妄动,最终,执行团队克服重重阻碍将设备运下山。

  隔日2点多,历经9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涉案设备终于被顺利扣押至法院指定地点。这场跨越极端环境、波折重重的高原执行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后记

  此次跨越千里、攀登海拔四千米高原的执行行动,不仅是一次对极端环境的挑战,更是一场对司法权威的坚决捍卫。大东区法院执行干警以专业的素养、坚韧的意志和高效的协作,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无人区踏出司法为民的坚实足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