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报送的“李某与王某侮辱罪刑事自诉调解案”,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这也是全国首个入库的刑事自诉调解案例。让我们一起了解案例背后的故事。
到法院寻求帮助
王新(化名)与李薇(化名)曾是恋人关系。分手后,王新将李薇的生活照和联系方式做成按摩广告小卡片在社会中传播。
作为企业高管,工作中的李薇向来从容应对,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会被王新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搅得天翻地覆。陌生电话的骚扰、熟人异样的目光、爱人的猜忌,让李薇的生活陷入无尽困扰。
李薇决定以侮辱罪提起刑事自诉。
2025年4月,李薇来到经开区法院寻求帮助。“他就是想毁了我!”李薇啜泣道,情绪已然难以控制。
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更重要
按照立案登记制要求,在收下材料后,立案庭庭长崔佳带领立案团队与刑事审判庭研判案件,初步判断本案作为刑事案件构成侮辱罪的证据尚不充分,但李薇暂时无法提供其他证据材料。
虽然可通过裁定驳回起诉的方式结案,但法官深知,实质化解矛盾远比程序性审结一个案件更为重要。
在拥挤的办公室里,法官们你一言我一语,逐渐达成共识:“以后可能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咱们争取打个样,为类似的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模板和借鉴。”
经开区法院立案庭立即启动“四所一庭”联合调解机制,联系属地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共同参与纠纷化解。
调解当天,人员齐聚,现场气氛紧张凝重。法官知道,融情于法、于理是破解调解僵局的关键,于是在向当事人释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侮辱罪的相关法律条文后,法官又耐心地进行了劝解。
“一旦留下刑事犯罪记录,你现在的工作肯定不保。”“你想没想过,要是因为这件事‘进去了’,孩子怎么办?家里老人怎么办?”“即使不谈法律,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你心里应该清楚。”……调解人员言辞间都是真心实意的换位思考与利弊分析。
案例撰写同样不轻松
最终,王新承认自己在情感与事业受挫后情绪失控,行为过激,并诚恳道歉。面对昔日恋人真心悔过,李薇的心也软了下来,选择谅解,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双方以民事和解方式彻底解决了这场纠纷,也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
调解艰难,案例的撰写与修改同样不轻松。案例库作为面向全国法院提供办案参考的标尺,入库案例质量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小到标点符号大到文章架构,每次的审核意见都直击要害。撰写团队反复认真修改,绝不降低报送标准。
最终,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案例成功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