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工作30多年来最畅快的一段时间,科研工作出了很多成果,种子研发周期将会从10年大幅缩短至两年,谢谢你们为我争取了外出审批时段,谢谢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我的关爱,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祝福。”沈阳市沈北新区社区矫正对象张三(化名)从海南三亚打来电话,话语里满是激动与感激。
时间回溯至2024年2月,张三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矫正期限自2024年2月5 日至2029年2月4日。不同于普通社区矫正对象,张三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国内高端育种专家,其创立的种业公司2022 年承接的重点项目,正依托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种子研发与生产。
2024年10月末,项目进入关键的定植阶段,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张三必须亲赴三亚把控研发流程。可社区矫正期间的外出管理规定让他陷入“守矫正规矩”与“保科研进度”的两难:“要是去不了基地,几年的心血可能白费,可违反矫正规定又会加重处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三向沈北新区司法局提交了外出申请。
“育种周期长、专业性强,张三的外出诉求确实特殊,但社区矫正的安全底线绝不能破。”沈北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负责人坦言,面对这一情况,局里第一时间启动“多维度研判+全流程管控”机制。“每一步都按规矩来,既不让社矫对象觉得‘特殊化’,也不让监管出现‘真空区’。”沈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严谨流程,正是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障安全”的体现。
外出期间,张三始终遵守矫正规定,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可意外突然降临——其母亲不幸去世,他紧急回沈处理后事。沈北新区社区矫正中心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慰问,从“家庭重大变故”的特殊情况出发,为他开展个别教育与心理疏导,缓解悲伤情绪。
更让张三感动的是,工作人员还主动走访其监护人和企业管理层,明确传递态度:“我们不仅要监管社矫对象,更要支持企业合法经营、助力经济发展。只要张三遵守规定,我们会全力为他创造安心科研的环境。”
这番话彻底解开了张三的“心结”——此前他总担心自己的“矫正身份”会给司法机关“添麻烦”,甚至想过放弃科研。如今卸下心理包袱的他,在回三亚后更加忘我工作,还主动向工作人员分享科研进展:“其他国家在蔬菜种子领域卡我们脖子,我得争口气,用技术突破打破垄断!”
“当再次收到了张三从三亚发来的消息,还有他研发的种子生长照片时,我们的心里异常温暖,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是社区矫正‘教育、感化、挽救’目标的生动实践。” 沈北新区司法局局长巨丹对记者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并重’,既守住安全底线,又用温情激发社矫对象的社会价值,真正实现‘管得住、矫得好’,为打造优质法治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