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陈世明:一身正气战邪恶 两袖清风传美名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杨清林/文 赵敬东/摄 | 发布时间: 2018-04-04 08:12

  英烈简介:陈世明,原大石桥市公安局建一派出所所长、二级警督。1982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99年10月转业到大石桥市公安局。2017年8月4日零时40分许,陈世明在建一镇厢房村查看水库汛情的过程中,不幸驾车坠落水库,因公殉职,终年53岁。

62

陈世明的妻子怎么也不相信曾经在身边的亲人,如今只剩下了警服、警帽

61

“军功章”背后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从建一派出所沿乡村公路向东行驶,触目是宁静的山乡,惊心动魄的暴雨山洪消失得无影无踪,安逸的微笑写在每个村民的脸上。进入厢房村,一趟趟民居掩映在树木之中,洪灾中老百姓的惊骇表情有如春梦无痕。穿过村子,进入山里,盘山路一道弯又一道弯,右手边就是厢房水库。到了厢房水库西北部,负责引导的建一派出所副所长何学发告诉记者,陈世明就是从这个地方失联的。

  猫耳洞走出来个“陈司令”

  军旅生涯对于陈世明来讲意义重大。在部队期间,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1984年参加老山前线轮战,蹲猫耳洞,饱受战火洗礼。在公安机关,他从基层民警做起,一步步成为建一派出所所长。

  建一派出所是距离市区最远的农村派出所,陈世明上下班要开车100多公里,来回路上要花费3个小时。所里8名民警中有4人年龄超过了55岁,几乎所有的民警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如何让这样一支“老大难”队伍迸发出活力和战斗力,是陈世明一直在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军人出身的陈世明一贯率先垂范、雷厉风行、一丝不苟,每天总是8点前就第一个来到所里,6天值一个班。同志们考虑到他年龄大不让他值班,他执意不肯,不但一个班不落,还经常因晚上办案住在所里,让离家近的年轻人回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

  很快,陈世明就得了个绰号——“陈司令”,因为他在老山前线的作战经历,因为他雷厉风行的做派,更因为他有案子必带队,每次带队必冲在第一个。

  著名的“上访村”摘帽了

  建一镇厢房村是全省出了名的上访村,2008年,因矿山与村民之间占地赔偿、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上访户多达60余户。村民多年来多次、多人到处上访,在省里都挂了号。厢房村历任镇干部虽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都因企业与村民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又都不肯让步,矛盾不但不能化解,还有逐年升级的趋势,到后来干脆村里支部会、村民代表会都不能顺利开下去,总有那么一伙人去村里闹腾,说三道四,骂骂咧咧……

  厢房村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是摆在镇领导面前最棘手的一件事。2016年春,建一镇党委经过多次党委会讨论、民意测评,最后把出任厢房村第一书记的重担放在了陈世明的肩上。接任后,陈世明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深入群众家里,田间地头,了解矛盾的历史根源,捋清哪件事、哪个人是合理上访,哪件事、哪个人是不合理上访,应该怎样分别去对待。陈世明通过唠家常、与这些人交朋友等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用极大的耐心去听取他们的倾诉,让他们宣泄怨言。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让他们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解决问题。

  村主任杨淑波告诉记者,在陈世明来之前,厢房村连村民代表大会都开不成,每次都会有三五个人过来捣乱。村里宁、李两户村民因果园水果摆放问题的纠纷长达3年之久。而这一切都在陈世明到任后慢慢发生了改变。

  陈世明说,要想村民富裕,村子首先要平稳。他为矿山纠纷在企业和村子之间往返过几十次,一边做企业的思想工作,一边安抚村民的情绪,不辞辛苦、不图回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拿到了补偿款,省里挂名的“上访村”终于摘帽了。

  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陈世明带领派出所民警采取打防并举的工作措施,针对辖区存在的治安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力震慑了犯罪,使辖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由之前的年发案二三十起,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0起,降幅达到60%~70%,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忙碌的最后一天

  2017年8月3日至4日,辽宁多地普降大雨和暴雨。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雨量偏大,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建一镇地处营口大石桥市、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海城市交界,境内有“鸡鸣闻三县”的黄丫口旅游度假区,又有水库,防汛形势、任务较其它乡镇严峻且艰巨。

  8月3日19时,陈世明在镇政府食堂匆匆吃了一口工作餐,而这,竟成了他最后的晚餐。接下来的6个小时中,他一直在为防汛工作奔走,为的就是一户不落地将危户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20时,陪同大石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军一行检查建一镇防汛工作落实情况。

  21时30分,陪同镇领导检查黄丫口等5个村子的群众转移落实情况。

  23时30分,与镇领导到厢房村劝说不愿转移到安置点的5户危险户。

  23时50分,危户村民全部转移后,陈世明独自驾驶警车前往厢房水库视察,这是监控显示的他最后的画面。

  零时36分,厢房村主任杨淑波与陈世明最后通话,陈世明说不放心哈达岭矿山,再看一眼就回去。杨淑波回忆说那时雨下得最大,站在屋子里已经完全看不到窗外的景象。

  零时59分,杨淑波再次拨打陈世明手机,显示已转移到小秘书状态。

  8月4日中午,建一派出所民警察觉异常时,调取沿途监控发现,陈世明驾驶的车辆只有去往水库的记录,没有回来的记录,沿水库寻找,发现水面漂浮着警用背心、车后备箱垫等物,所有的证据指向了大家最不愿见到的结果。

  8月4日18时,救援队将陈世明遗体打捞出水,他的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已没有了生命迹象,打捞现场的法医回忆说:“当我们看到陈所长的姿势时,所有人都哭了……”

  8月7日,大石桥市300多名人民警察一大早就来到了告别大厅,参加陈世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有好多上班不久的警察还不认识陈世明,但他们无不泪眼婆娑,泣不成声。灵车经过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其中最大年龄87岁。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当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每当大的突发事件发生,恰是人民警察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陈世明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