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从课堂“播种”到生活“开花” 沈阳全民普法“走新”更“走心”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5-11-14 09:55

  “同学们,知道遇到校园欺凌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吗?”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的教室内,法治副校长正用生动的案例为六年级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台下400余名学生踊跃举手抢答,互动声此起彼伏。这是沈阳“八五”普法工作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个缩影。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沈阳市以全民普法为基础、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让法治精神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现场。 本报记者孟浩摄

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现场      本报记者  孟浩  摄

  课堂+实践

  法治种子生根发芽

  “以前觉得宪法离我们很远,直到参加了‘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才明白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柳路小学学生刘芮溪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辽宁赛区荣获素养比赛一等奖,回忆起备赛经历,她仍难掩激动。在沈阳,像刘芮溪这样接受系统法治教育的青少年不在少数。

  沈阳市将《道德与法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列为中考必考内容,编发《中小学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等资料,为全市 633所中小学配备930名法治副校长,举办普法讲座1500余场,70余万人次师生受益。

  玖伍文化城的青少年法治展览现场更是成为普法课堂。“这个模拟法庭真实还原了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庭审各环节,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日前,刚在这里体验完模拟法庭的学生刘阳阳说。

  2022年,沈阳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凭借扎实的普法成效,荣获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沈阳市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小卫士”在线答题参与人数更是稳居全省第一。

  基层+创新

  法治根基扎得更牢

  “多亏了张律师,我家的邻里纠纷终于解决了!”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道居民李阿姨握着社区法律顾问张律师的手连连道谢。在沈阳,全市所有社区(村)已实现“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和“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1.64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一线,达到平均每个村(社区)有6人。这些扎根基层的法治力量,以“普法+服务+治理”的合力,让矛盾纠纷在邻里间化解、法律疑问在家门口解答,为基层治理筑牢了法治根基。

  “我们村能评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靠的是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的自觉践行,是‘三级党组织体系’传递的法治温度,更是法律顾问全程护航产业发展的坚实底气。”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大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福铎骄傲地说。目前,沈阳已有17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让普法更接地气,沈阳市还因地制宜推出法律进楼宇、进大集、进夜市,楼宇律师直播课,商圈“普法小摊”,社区法治林等新颖形式,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法律知识。

  阵地+文化

  普法内涵愈发丰富

  “这个民法典漫道太实用了,散步时就能学法律!”傍晚,在沈阳市法治公园内,市民赵大爷正带着孙子在民法典漫道上阅读法条。

  作为沈阳首个市级法治公园,这里的宪法广场、民法典漫道、青少年法治园地三大主题区各具特色,3座主雕塑、17座主题雕塑、20块宣传栏让法治知识可看可学。

  开园当天,500余名市民专程前来“打卡”,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学法休闲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沈阳各区、县(市)还依托公园、学校等场所,建成40余个法治文化基地、14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热闹路第二小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内,学生们通过法治漫画、情景剧等形式学习法律知识;新民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则成为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习宪法的重要阵地。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角落,切实提升市民法治素养。”沈阳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课堂到基层,从阵地到文化,沈阳正以更鲜活、更贴近民心的普法方式,让法治成为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底气。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