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灯火通明、新会员排长队,公司账户余额却空空如也。面对欠账公司的“金蝉脱壳”伎俩,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完成了一场“反制”,从抽丝剥茧到突击搜查,从释法明理到案款到账,24000元一分不少回到劳动者手中。
这不仅是一次漂亮的执行攻坚,更是一次对“法律白条”的响亮回击。
今年3月30日是某健身房承诺结清欠薪的最后期限。然而,期限到了,工资却没到,员工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大东区法院第一时间向被告某健身房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但网络查控系统查询结果令人愕然:某健身房名下银行账户余额几乎为零,车辆、房产更是无从谈起。
难道一家正常营业的健身房真的“零余额”?执行法官陈爽、法官助理赵洪玉没有轻信表象,对某健身房的经营状况、财务流水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终于发现异常:调解书生效后,某健身房依旧人声鼎沸,新会员充值不断,而对公账户却再没进过一分钱——这分明是精心设计的财产转移迷局。
为进一步查明真相,赵洪玉与执行团队对某健身房的办公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并对负责人及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询问。面对镜头和执法记录仪,某健身房负责人一开始坚称公司经营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当被问及每日络绎不绝的会员收入去向时,他却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
办案人员拿出调查收集的证据,逐一与某健身房负责人进行对质,眼看无法蒙混过关,该负责人竟多次拨打110报警,声称执行人员“限制人身自由”;又佯装身体不适,呼叫120急救,企图借此金蝉脱壳,扰乱和阻碍正常的执行工作。
面对阻挠,赵洪玉毫无惧色,字字千钧,“阻碍执行、虚假报警,每一项都是在加重法律后果!”她一边固定现场证据一边严正警告:“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面临刑事处罚!”
在拘留决定书面前,某健身房负责人的多种戏码戛然而止,脸色煞白地承认了转移财产的事实,执行干警依法对某健身房及相关责任人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执行措施。在法律强大的威慑下,某健身房负责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全部执行款及相应利息打入法院指定的账户,来到法院深刻道歉并写下检讨书:“我应该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积极配合法院工作……”这起历经波折的执行案件终于得以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