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案是一方当事人垫付收购蓝莓款,而销售金额未实现预期回款导致的经济纠纷。调解的难点:一是双方是口头约定,没有订立书面合同。二是争议金额较大。办案人决定启动司法所与派出所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将法、理、情有机融合,高效疏导矛盾,为当地构建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提供基层实践样本。
办案人:王海玲
职务:宽甸满族自治县司法局虎山司法所所长
本是二人携手经营“小蓝莓”,却因市场风云突变与垫付成本问题,使丁某与许某发生了经济纠纷。近日,我和当地派出所民警联手调解,将这起蓝莓收购引发的经济纠纷成功化解。
今年7月25日,经丁某多次沟通,其与蓝莓收购商许某达成合作意向,两人口头约定,由丁某负责收购蓝莓,然后由许某经销。丁某先行垫付资金收购蓝莓10290斤,并支付冷库租金、电费等各项杂费,总投入67000元。蓝莓入库后,静待市场回暖。然而天不遂人愿,8月11日,许某将这批蓝莓运到市场销售,正逢行情走低,最终仅以25000元成交。事后,许某向丁某转账20000元。
面对巨额成本缺口,丁某认为,作为主要垫资方,无论盈亏都应优先收回本金,要求许某付清剩余款项。而许某强调合作是由丁某主动邀约发起的,自己曾在收购前反复叮嘱丁某严控蓝莓品质,而最终品质未达预期也是导致售价不理想、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市场风险与蓝莓品质的责任应由双方共担,因此只同意再支付20000元作为成本补偿。由于责任认定与给付金额认知悬殊,双方争执不下,矛盾迅速升级。
正值纠纷僵持之际,我们与派出所迅速启动联动调解机制。我引导双方充分陈述诉求与理由,保障沟通顺畅、情绪冷静。随后,精准聚焦损失责任的认定与合理分摊比例。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出现了情绪波动,派出所民警有效维护现场秩序,适时疏导情绪,保障了调解正常进行。
经多轮耐心沟通、释法说理与利益平衡的引导,我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建议许某在已付20000元的基础上,再一次性支付丁某30000元,总计50000元,彻底了结此次合作引发的经济纠纷。丁某与许某表示接受这个方案,随后两人签署调解协议,这场由“小蓝莓”引发的经济风波终于画上句号。许某依约向丁某支付剩余30000元。双方明确承诺此后互不追究责任,真正实现“一次性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