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执结“骨头案”抚平焦灼心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唐薇 驻铁岭记者 江海峰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8-29 09:07

  核心提示

  两起积压六年的执行案件,本息累计高达1800余万元,申请执行人的心情非常焦灼。经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交叉执行机制移交至昌图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后,仅用13天便实现突破。法官带领执行专班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当场履行10万元还款义务,并以150平方米门市房设立抵押,同时由案外人提供500万元担保,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办案人:祝伟

  职务:昌图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员额法官

wechat_2025-08-29_090657_087

  8月11日清晨,我正在查询前往大兴安岭的列车时刻表,准备出差配合执行一起案件时,突然接到通知:被执行人张某已被传唤到院,这个消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这两起案件自2019年判决生效后,因被执行人张某和原某拒不履行义务,本息已累计高达1800余万元。虽然原执行法院多方努力,但由于张某具有较强的反调查能力,案件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7月29日,经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协调,案件通过交叉执行机制移交至我院,由我带领团队承办。

  案件受理后,我立即带领执行团队开展外围排查工作。通过多方调查取证,我们梳理出“案件所涉建筑工程虽登记在张某儿子名下,但实际施工人为张某本人”这一关键线索。执行团队据此顺藤摸瓜,详细核查了张某及其儿子的银行流水,最终查清了张某利用其儿子名义进行施工、隐匿财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违法行为。

  9点30分,询问准时开始。张某显然早有准备,回答得滴水不漏。但随着我们一步步出示证据,他的表情逐渐变得紧张,明显开始坐立不安。经请示后,我们依法启动搜查程序,在其手机微信聊天记录和随身携带的票据中,固定了其涉嫌拒执罪的关键证据。

  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攻坚,当警车鸣笛驶上通往铁岭市拘留所的高速公路时,张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主动请求联系申请执行人进行和解。在飞驰的警车上,我拟定了和解协议框架,既要确保申请人权益得到保障,也要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当晚,双方签署协议:张某当场履行10万元,其亲弟弟自愿抵押名下150平方米的门市房,案外人也自愿提供500万元额度担保。这一刻,6年积案终于迎来转机。

  20点11分,我踏上了前往大兴安岭的列车。虽然连续工作10个小时,但内心充满欣慰。交叉执行机制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案件执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19日,申请执行人来到执行局,将一面写有“雷霆执行显力度 秉公执法效率高”字样的锦旗送到办案人员手中,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们团队的认可,更是对交叉执行机制实效的肯定。

  案件办结后,张某写下悔过书:“因我个人原因没有及时履行债务,经过法官批评教育,我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这份悔过书为这起长达6年的执行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这个案件,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执行经验,也为今后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