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沈阳市苏家屯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主线、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把握法治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聚焦提升营商环境,加速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辽宁法治报:今年,苏家屯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综合窗口改革模式,营商环境实现新改善,而且经验做法还在全省推广,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栾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整合业务资源,电子证照模板、电子批文覆盖率达到100%。设置“退休一件事”、领导值班、潮汐等特色服务窗口,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满意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工作,开发“苏速办”智慧平台,省政府政研室专题形成先进经验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在法治护航项目建设上,切实用法治推动和保障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创新项目服务思路、优化服务质量、延伸项目服务链条、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结合综合窗口改革,设立了企业开办专区、项目建设专区,将水、电、气、热、通信纳入“五合一”报装窗口,为项目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每个项目配备了服务专班及项目专员。在项目专班的调度下,项目专员和项目方密切联系,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提醒每一个注意事项、跟进每一个审批环节、记下每一个堵点难点、协调每一个审批问题。将“店小二”的热情和“保姆式”的贴心贯穿于项目审批服务全周期。
辽宁法治报: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苏家屯区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的?
栾峰:我们十分注重实质性化解争议。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高度重视听取意见和听证环节,在全面分析研判案情的基础上,加大调解力度,争取案结事了。我们也坚持有错必纠。对不正确、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事实上,我们区从2021年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开始,就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工作: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提供阵地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经费和办公场所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全市率先建设了新的行政复议一站式接待大厅,于2022年1月投入使用,大厅建设规模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居于前列。二是强化人员队伍建设,全力推进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选配精兵强将,打造5人办案团队,其中立案审查1人、办案3人、书记员1人,全员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充分保障了立审分离、繁简分流任务落地落实,保证案件审理质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在区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集中行使管辖权公告及行政复议便民信息,为企业和群众申请行政复议提供最大的便利。
辽宁法治报: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请您介绍一下,苏家屯区是如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
栾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法律服务更亲民。
一是抓实法律援助惠民生。推进全域通办进一步落实,为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申请等便民服务。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开展同行评估工作,运用庭审旁听、案卷检查等措施,督促法律援助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今年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3件。
二是抓活法律服务促发展。全面推动《全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实施方案》走深走实,汇集优秀律师、行政复议和法宣工作人员组建法律服务团,深入我区企业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法治体检”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中心,组织召开“文明实践惠民宣讲”行动启动仪式暨《民法典》宣讲会,覆盖全区近60名社区主任,有效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武器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精法治宣传有氛围。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组织开展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围绕“三八”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助残日、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上半年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军营等开展活动108场,受众3161人,发放宣传品3276份,解答法律问题1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