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灯塔市
治理特色:灯塔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其探索的区域化管理、垃圾分类模式、长效管护机制等经验,也为类似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党员志愿者清扫村路
初冬时节,走进灯塔市的乡村,平整的村路两旁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院落墙垣整洁美观,晌午的阳光充足,三两村民坐在广场长凳上闲话家常,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这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是灯塔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取得的丰硕成果。
党员冲在前,凝聚治理合力
“以前村里公共区域卫生靠自觉,有时难免脏乱。现在不一样了,党员带头干,我们看着也坐不住。”在灯塔市沈旦镇的马狼征村,村民李大姐一边打理着自家庭院,一边对记者说。她口中的“党员带头干”,是市、镇、村三级书记带头包保责任区,深入田间地头摸排情况,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各村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这股“红色力量”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从“看着干”到“跟着干”,再到“主动干”,共建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
环境靓起来,提升村民幸福感
灯塔市聚焦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这一关键突破口,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垃圾分类是块“硬骨头”。灯塔市推广“五指分类、三堆存放”模式,将生活垃圾细分为五类,引导农户源头减量。在试点村,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入户讲解,现场演示。“看着村里越来越干净,心里也亮堂。”一位正在将垃圾投入不同颜色垃圾桶的村民笑着说。灯塔市逐步淘汰敞开式垃圾池,添置专业车辆,建设中转站,确保了垃圾“分得出来、运得出去”。
日前,记者走进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的头泡村,街道整洁,院落井然,休闲广场上设施齐全,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路好了,灯亮了,垃圾天天清,厕所也改成了水冲的,住着一点儿不比城里差。”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环境的美化净化,直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全民共参与,巩固治理成果
灯塔市在健全长效机制、引导群众参与上下功夫,建立了涵盖保洁员管理、垃圾转运、群众参与等12项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细化“三图”“三表”,明确管护标准、责任和考核,让日常管护有章可循。灯塔市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村里用顺口溜、打油诗等接地气的方式普及环保知识;设立“积分超市”,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得积分兑换物品;“美丽庭院”“文明卫生户”评选激发荣誉感;意见箱、“垃圾随手拍”等平台畅通监督渠道。“看到自家被评为‘美丽庭院’,心里美滋滋的,维护好房前屋后卫生更起劲儿了。”村民刘某说。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使爱护环境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村民的积极参与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未来,灯塔市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