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冯晶,女,汉族,1987年1月生,绥中县人,中共党员,三级警督。2010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绥中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她被群众亲切称为“小冯警官”,荣获“辽宁好人”“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辽宁省人民满意的人民警察”“葫芦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十余项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嘉奖6次;当选中国共产党葫芦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绥中县第十四、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绥中县工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受聘为葫芦岛市“强国复兴有我”宣讲员、葫芦岛市巾帼宣讲团成员、绥中县关工委法治宣讲团讲师。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以键盘为枪;在没有足迹的追踪中,她与数据同行。作为绥中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的一名民警,冯晶从警十五载,以“数字智慧”为利刃,以责任担当为坚盾,在虚拟空间里守护清朗,在现实生活中传递温暖。
数据架桥让英雄回家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2020年,目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新闻画面,冯晶不禁潸然泪下。“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的亲人一定还在等待团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安葬在外的烈士寻回亲属,完成英雄的归乡心愿。
“他们虽然有‘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但我相信,他们更希望‘忠魂回家望青山’。”
加入“葫芦岛烈士寻亲志愿服务团”并担任绥中分队队长后,冯晶才发现寻亲之路充满挑战:很多烈士仅存姓名或大致籍贯,部分“公社”名称早已变更,有些姓名因登记字迹模糊难以辨认。面对重重困难,她开创了“档案数字化+新媒体扩散比对”的工作方法,为寻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为董作顺烈士寻亲的经历就是这一方法的成功例证。最初,董作顺的信息中仅有的线索是“绥中荒地公社”,而这个名称已变迁七十多年。冯晶先通过数字档案查证,“荒地公社”即现在的绥中县荒地镇,接着她在“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发布寻亲信息,根据网友留言、提示,聚焦到榆林村少数董姓人家,最后协同辖区民警上门走访,终于成功找到了董作顺烈士的遗腹子。
寻找陈宝路烈士的历程更令冯晶铭记于心。这位来自绥中“前卫公社背阴大队”的烈士,当年在担任村支书的兄长支持下参军却再未归来。母亲临终前叮嘱“一定要找到宝路的安葬地”,在这场跨越78年的寻觅中,烈士的兄弟姐妹相继离世,但后代始终铭记遗愿。2025年1月,冯晶得知杨家杖子烈士陵园有一座无人祭扫的墓碑,烈士姓名正是陈宝路,籍贯“前卫公社”。她立即联系上烈士家人。当烈士子孙跪在墓前轻抚碑文泣不成声时,冯晶在一旁悄然落泪。
截至2025年4月,冯晶已成功为13位烈士找到亲人。她还主导建立“绥中籍烈士信息数据库”,将分散的烈士资料系统整理,通过新媒体平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寻亲。“烈士以生命捍卫家国,我们理应助他们魂归故里。这是责任,更是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冯晶如是说。

冯晶(右二)在反诈宣传进大集活动中与群众互动
法治阳光让青春无瑕
“冯阿姨,我想当警察,可是别人说我成绩差,肯定考不上……”2023年,一名高一女生的私信让冯晶心情沉重。她回想起曾经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青春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冲动犯错,父母绝望无助的神情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此后,冯晶担任绥中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法治宣讲团讲师,并通过自学取得辽宁省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启动“护苗行动”。她根据不同时段设计授课内容:开学季讲授校园安全,寒暑假强调防溺水、防诈骗,国家宪法日普及宪法知识……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她融入动画展示、科学实验和互动问答,学生们都喜爱她的“警花小课堂”。两年间,她走进学校、教育基地开展讲座百余场,惠及师生超过6万人。
为了更贴近学生内心,冯晶自费制作“警察阿姨心声信箱”放置在全县十多所校园。孩子们遇到烦恼困惑都可以写信倾诉;她还通过抖音账号与家长交流,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冯老师”。
2022年寒假,绥中县居民刘先生向冯晶求助:10岁女儿在玩游戏时用手机充值1万余元,游戏公司以“注册账号为成年人”为由拒绝退款。了解情况后,冯晶立即联系律师、咨询法官,多次与游戏公司沟通协调。最终,游戏公司退还5200元。事后,冯晶特意与女孩谈心:“适当游戏可以,但不能耽误学业,更不能随意挥霍钱财。”此后,女孩专心学习,成绩持续进步。
2023年3月29日深夜,冯晶接到唐山一位父亲的紧急求助:15岁儿子与其发生争吵离家出走,孩子关注了她的抖音账号,希望冯晶能帮忙劝导。她立即拨通男孩电话耐心安抚,最终使孩子情绪平复。凌晨两点,男孩父亲发来消息:“孩子找到了,太感谢您了!”冯晶又借此机会调解父子矛盾,消除彼此隔阂。
在冯晶的悉心帮助下,15名未成年人获得有效教导,3名孩子通过心理疏导重拾信心,1起校园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她还长期资助2名贫困学生,看着他们顺利考入大学,她倍感欣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要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我所做的一切都充满意义。”冯晶说道。
反诈宣传让钱袋无忧
“凡是要求先转账的,都是诈骗!”在绥中县的公交车体、商场显示屏、社区宣传栏上,冯晶的反诈提示随处可见;手机彩铃中,她用当地方言提醒,亲切又暖心。群众常说:“冯警官的叮嘱随处可闻,想不记住都难。”
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手段层出不穷,不少群众被骗后资金迅速就被转走,冯晶心急如焚,主动“请战”承担起全县反诈宣传任务。她决定利用她所主持的“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跟诈骗“杠一杠”。首次拍摄反诈短剧时,没有演员,她就动员同事和家人参与;没有剧本,她就将真实案例改编成小故事。2020年秋天,首条视频在“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发布,冯晶一宿没合眼,就盯着账号数据,既担心无人观看,更怕不能真正帮助群众。没想到,视频发布后广受好评。从那之后,她成了“百变警花”,她用“大娘,要是神药真能包治百病,医院早就关门了”揭穿诈骗陷阱,扮演“刷单客服”展示骗局套路,通过情景剧再现“中奖诈骗”伎俩,让枯燥的反诈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冯晶持续更新账号内容,让粉丝感受市井烟火、体会真挚情感。截至2025年9月,她的账号共发布普法视频553条,收获点赞52.6万,粉丝达2.9万,7部作品获得省级奖项,13部被“国家反诈中心”融媒体官方账号转发,全网总播放量突破1.5亿次。
“既要线上瞅一瞅,也要线下走一走。”冯晶组建拍摄团队和“警官艺术团”,将反诈主题晚会带到社区广场。她还策划“反诈夜市”,把套圈、答题游戏与反诈知识结合,男女老少都踊跃参与。五年来,此类线下宣传活动已举办120余场,覆盖绥中全部乡镇。
2023年3月,冯晶接到某银行经理求助:一位大娘坚持要取6000元购买“神药”,咋劝都不听。她立即赶到银行,大娘一眼就认出了她:“姑娘,我在公交车上见过你,你不就是那个讲反诈的警官嘛!”“认识我更好办了,相信我不?所谓的神药都是假的,就骗你养老钱哪。”冯晶握住大娘的手温和地劝说。“姑娘,你说的,我信!”
在冯晶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绥中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明显下降。有人问她整天如此“絮叨”是否辛苦,她总是微笑着说:“累啥累,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宣传没被骗,那就值!”
从志愿服务的“暖心人”,到青春花季的“守护者”,再到网络空间的“清道夫”,从警15年,冯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赤诚与使命、忠诚与初心。而事实上,冯晶做过的事儿还远不止于此,她帮助过24个家庭寻亲,使9个家庭成功团圆;她曾路遇俩男孩打架,通过一拦二劝三教育防止事态升级;她曾经路遇“大风刮钱”,一声高呼,一堆人帮忙捡钱归还失主……
“咔咔咔”,那是冯晶早晨上班的走路声;“嗒嗒嗒”,那是她敲击键盘工作的声音;“唰唰唰”,那是她跟“战友”们录制视频的走位声……冯晶说,她喜欢每天清晨的阳光,喜欢阳光映照在她头顶帽徽、胸前党徽那热热的感觉,那种感觉好像在提醒着她,新的一天,新的坚守,又开始了。而她的初心,就像这清晨的阳光一下,永远温暖,永远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