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立约建制商民事 社区治理树家风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王晓囡 本报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25-10-15 09:21

  丹东市振安区东泰社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打造“水源议事”基层治理品牌,通过“两约”“四制”“五民工作法”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成功推动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奏响了基层民主治理的和谐之音。

  立“两约”

  绘就社区文明底色

  “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东泰社区党委书记修俊玲牵头组织社区工作者、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结合小区实际共同商议制定了《居民公约》与《小区自治公约》,用制度为社区生活定规立矩。

  《居民公约》涵盖了环境卫生、邻里关系、文明养宠等日常事项,明确“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夜间不扰民”等细致条款,让曾经困扰社区的“小事”有了清晰的遵循标准。而《小区自治公约》则聚焦车辆停放、小区日常管理等具体事务,针对性破解了“车辆乱停堵塞消防通道”“公共设施失修无人问津”等治理难题。大家从过去的“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日益浓厚,邻里之间的微笑与问候也多了起来。

  推“四制”

  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精准高效的制度支撑。水源路小区创新推行楼长制、网格制、联席会议制、监督制“四制”,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

  热心公益的居民孙君、王丽芳两位楼长,既是政策宣传员,也是民情收集员。她们将最新的惠民政策带到每户人家;谁家有困难、哪栋楼有矛盾,她们第一时间介入,协调解决邻里纠纷,维护小区和谐稳定。

  专职网格员翟爽经常穿梭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在巡查的同时,还记下“人口信息台账”“安全隐患清单”,一旦发现楼道灯损坏、下水道堵塞等问题,能第一时间反馈并协调解决。

  联席会议制打破治理壁垒。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副书记王飞定期召集居民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商小区大事。此前小区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得到妥善解决。各方充分协商,划定专门区域,社区向区住建局申请设备支持,很快,整齐规范的充电点位便出现在小区里,让居民彻底告别了“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

  施“五民”

  激活自治内生动力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水源路小区以民事民提、民管、民决、民办、民议“五民工作法”,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激发了自治的内生动力。

  修俊玲告诉记者,水源路小区里的解忧信箱、热线电话、居民微信群共同织就了一张全方位的“民意网”。居民李阿姨等人通过微信群反映健身器材老化、活动场所不足等诉求,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在水源路小区,小区公约修订、文娱活动举办等事项均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让每一项决策都更贴合民心、顺应民意。居民志愿者主动参与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大家齐心协力的将小区里的一块荒地改造成了充满生机的“口袋花园”。

  如今的水源路小区,环境整洁有序,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居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满意度持续提升。振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水源路小区为样板,将“议事协商”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社区,开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之花。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