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叫响“党派我来的”——我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员创新工作纪实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5-09-15 09:36

  数 据

  1.2万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3.9万个新兴领域党组织将19.8万名党员凝聚成钢铁方阵,23137家新社会组织实现“党建入章”,15237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党的二十大以来,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两新”工委构建起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体系。面对新兴领域组织形态新、发展模式新、运行方式新的特点,我省精准选派政治素质好、 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务、善于协调、热心服务的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将党员凝聚成钢铁方阵。

  从商圈楼宇到互联网企业,从律师事务所到资产评估机构,从网约配送站点到产业链上下游,党建工作指导员们以“党派我来的”使命担当,破解组织覆盖难题、推动党建业务融合、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书写着新兴领域党建的生动答卷。

陈艳芳在抚顺恒益石化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并指导党建工作

陈艳芳(右一)在抚顺恒益石化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并指导党建工作

  破局

  在空白处播撒红色种子

  商圈里企业分布零散、互联网公司党员流动频繁、专业机构高知群体对党建认知有限,这些都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堵点”。为了疏通“堵点”,我省党建工作指导员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在“找党员、建组织、强根基”的过程中,让党旗在新兴领域高高飘扬。

  营口市站前区建丰街道奥林社区党委副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尹晏面对万达商圈441家非公企业的复杂情况,创新推出“三找三建”工作法。

  “三找三建”,即上门找、线上找、联动找,建联系、建台账、建支部——她带着政策手册逐户走访,在餐饮店铺的后厨、服装门店的仓库里与企业负责人促膝长谈,建立商圈企业微信群,通过政策问答、需求调研吸引党员主动亮身份,还联合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共享数据,从注册信息、社保记录中排查“隐形党员”。3个月时间,尹晏找出7名“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推动3家企业成立联合临时党支部,将1家小微企业党员纳入统一管理。

  万达商圈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说:“以前觉得党建是额外负担,尹晏帮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还搭建了企业交流平台,现在我们主动把党建融入日常管理。”

  抚顺市东洲区东洲街道金南社区党委副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陈艳芳则通过“线上系统比对+线下逐户走访”的模式,实现辖区非公企业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等“七清”。

  在对接抚顺益丰危险货物运输有限公司时,企业负责人起初对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陈艳芳没有放弃,联合街道邀请安全专家上门排查消防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进整改。当得知抚顺恒益石化有限公司有季节性用工需求时,她立即在社区公告栏、居民群发布招聘信息,筛选有经验的居民,多次与企业沟通岗位细节,最终为企业输送16名员工。

  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广场社区副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孙秀平在汤姆熊餐饮配送服务部面临着另一种困境——企业没有党员,更没有党组织。

  孙秀平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通过4场座谈会、50余人次个别访谈,摸清3名流动党员的工作状态和党组织关系所在地。

  今年8月,企业临时党支部成立,3名流动党员终于有了“家”。 

陈美伊

陈美伊(中)在红鹦鹉传媒公司调研指导党务工作与企业业务融合发展情况

  融合

  用专业思维搭建党建业务桥梁

  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不能“两张皮”,更不能“一刀切”。我省党建工作指导员深知,只有找准党建与行业特点、企业需求、专业领域的结合点,才能让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业务、推动发展,他们化身“行业学习者”,用专业语言与企业对话,在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中,让红色基因成为发展动能。

  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万年社区党委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陈美伊被派驻红鹦鹉传媒公司,面对的是一群年轻的新媒体从业者。陈美伊没有急于开展工作,而是先当起“学生”——跟着主播学习短视频剪辑,参与直播策划会,甚至尝试出镜拍摄党建主题短视频。

  “只有懂他们的语言,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陈美伊创新实施“三融合”工作法:价值引领与内容生产相融合,组织“红色直播间”沙龙,引导主播创作正能量内容;组织建设与团队管理相融合,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孵化班”,从优秀主播中培养党建骨干;暖心服务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发挥心理咨询师特长,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

  在陈美伊的带动下,红鹦鹉传媒公司的主播们主动推出“红色故事”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500万次。

  鞍山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的罗一敬,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在资产评估事务所同样面临挑战——这里的评估师们习惯用数据说话,对党建工作很陌生。罗一敬没有硬推,而是从专业入手,寻找党建与评估工作的契合点。

  在一次国企清算评估中,评估师杜铭源遇到难题:严格按市场法评估,资产大幅缩水,千余职工安置费不足,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罗一敬提出在评估模型中加入“社会责任调整系数”的想法,并向杜铭源推荐相关研究文章,邀请其参加“经济工作政治方向”沙龙。最终,杜铭源团队参照“社会责任调整系数”的想法提出的创新方案,既符合专业规范,又保障了职工权益。

  沈阳市大东区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张京涛则针对律师行业流动性强、专业度高的特点,总结出“四个先锋”工作法:做坚定信仰的政治先锋、做营商环境的法治先锋、做为民服务的诚信先锋、做遵纪守法的作风先锋。

  张京涛推动成立17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覆盖全区39个律师事务所,组织143名党员律师深入144个社区(村)开展“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并带领律师党员开展“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专项活动,为185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925件。

微信图片_20250912154249

张京涛(右二)到辽宁华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进行党建工作指导

  赋能

  让党建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我省党建工作指导员不仅是组织建设的“推动者”,更是企业发展的“服务员”、群众利益的“守护者”,他们从企业需求出发,从群众关切入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传递党的温暖,让党建成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同方广场楼宇综合党委副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付丽始终围绕“服务、融合、引领”的核心目标开展工作,她常态化深入企业走访,精准梳理经营发展中的困难。

  一家大健康产品研发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推广平台,付丽多方协调,帮助企业参加大健康行业交流会,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业一名技术骨干子女入党需要政审材料,职工家在异地,并且时间紧急,她通过多次与街道、社区沟通协调,帮助职工高效解决问题。

  付丽还推动楼宇内企业实现“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困难共助”,今年以来新成立党组织20个,促进企业间开展实质性合作,让楼宇党建成为企业抗风险、促发展的“共同体”。

  孙秀平在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上下足了功夫。网约配送员工作强度大、休息难,她整合社区资源打造“骑手驿站”,配备饮水机、充电设备、医药箱等设施,运行以来已服务350余人次。骑手小李说:“以前累了只能在路边歇脚,现在驿站就是我们的‘暖心港湾’。”

  孙秀平创新建立了“骑手网格员”机制,引导骑手加入凤城市“红骑志愿服务队”,配合社区开展隐患排查、市容监督,累计上报有效问题线索20条,处置率达100%。她还为新就业群体组织开展5场专业培训,涵盖交通安全、服务规范等内容。“从‘被治理者’到‘治理参与者’,骑手们的归属感更强了。”孙秀平说。

  在全省范围内,这样的赋能故事还有很多——我省党建工作指导员们推动建立6261个“爱心驿站”、72个高速服务区“司机之家”,累计接待司机食宿71.6万人次,免费停放车辆89.3万台次;开展“千名法律工作者、律师进企业”活动,为9900余家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推动产业链党组织串联起110余个产业集群,618项科技成果在党员先锋岗上转化。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新兴领域的企业和从业者感受到党的关怀,也让党建工作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源”。

  “党派我来的”,是我省1.2万名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共同誓言。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法,践行着同样的初心——让党的旗帜在新兴领域高高飘扬,让党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党建工作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记者被这些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坚守和创新精神深深打动,他们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理论家”,而是深入一线的“实干家”,他们用“接地气”的方法,破解了新兴领域党建的“老大难”问题,用“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信任。

  新兴领域是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党派我来的”使命担当,在这片新阵地上深耕细作,让党建工作从“融入业务”向“引领发展”升级。他们的故事,也是我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缩影。

  采访结束时,罗一敬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评估的是资产,检验的是人心,守护的是信仰。”这句话,或许正是我省党建工作指导员们的最好写照——他们在新兴领域评估着党建的价值,用真心服务赢得人心,用坚定行动守护信仰。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