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起案件中,在帮助当事人解决因历史数据问题导致的“应离未离”尴尬之后,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脚步并未停止。法院向民政部门发出专项司法建议,建议对婚姻登记系统中重复登记、信息不同步等历史数据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登记信息交叉核验机制,并完善离婚、撤销登记等数据实时同步流程,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筑牢防线。
办案人:郭郁
职务: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员额法官
“系统终于改过来了,这块压在心里的大石头可算落地了!”近日,当王女士接到我的回访电话时,声音里充满久违的轻松。困扰她多年的离婚后婚姻状态仍显示“已婚”的难题,在我院的推动下得到了彻底解决。
王女士与李先生在2004年和2005年因故在两地民政部门进行了重复的婚姻登记。2022年8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后,婚姻关系解除本应尘埃落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早年婚姻登记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王女士与李先生有两次结婚登记记录,导致离婚的事实无法在民政部门及时登记备案,离婚后王女士在民政系统的婚姻状态依然显示为“已婚”。
本是离婚多年却“应离未离”,这给王女士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成了她的“心结”。
面对王女士的困境,我没有止步于个案的程序性处理,因为我意识到,这背后是一个因历史技术条件限制造成的“死结”。虽然按照常规程序,王女士结婚登记的记录已超过法律上的起诉期限,但我没有以“超过法定撤销期限”为由一驳了之,而是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理念,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阐明问题的实质影响,共同寻求突破信息壁垒、解决实际困难的路径。在我院的积极推动和民政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不仅成功依法撤销了重复登记,更将离婚事实同步录入系统备案,彻底消除了王女士的后顾之忧。
个案解决了,但如何防止类似因历史数据问题导致的“应离未离”现象再次发生?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脚步并未停止。
基于此案的深入剖析,我院向民政部门发出专项司法建议,建议对婚姻登记系统中重复登记、信息不同步等历史数据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登记信息交叉核验机制,并完善离婚、撤销登记等数据实时同步流程,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筑牢防线。为确保司法建议“掷地有声”,我院通过“发送—反馈—回访”全链条跟踪落实机制,推动民政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响应。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女士解开心结的背后,是法院不仅发挥审判职能实质性化解矛盾,更将个案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完善的契机,努力实现行政争议从“末端化解”向“源头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