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一条河一盘棋一条心——沈北新区、铁岭县两地创新构建流域共保共治新格局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张乐悦 | 发布时间: 2025-08-27 08:51

  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七星湿地,是进入辽河的“第一咽喉”。在这里,发源于铁岭县李千户镇金家沟村,流经李千户镇,在新台子镇东孤家子村汇入懿路水库,又于小鲍家岗子村进入的万泉河,与西小河、羊肠河、长河交汇,最终汇入辽河。

  从金家沟村到七星湿地,由于涉及多个监测断面,过去辽河上下游“分段治理”模式的检测数据差异极大。如今,沈阳市沈北生态环境分局与铁岭市铁岭县生态环境分局将“分段治理”升级为“流域共治”,有效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创新构建起流域共保共治新格局。

沈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

沈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

  沈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荷花盛开,一群鸟儿掠过水面,为湿地增添了勃勃生机。近日,记者跟随沈阳市沈北生态环境分局、铁岭市铁岭县生态环境分局的工作人员走进七星湿地,实地探访辽河治理带来的生态之变。

  从“分段治理”到“流域共治”

  “现在水清了,景美了,来湿地的人也多了。”沈阳市沈北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陈奕辛指着眼前这片水面对记者说,“这就是七星湿地进入辽河的‘第一咽喉’——七星湿地省考断面。过去这里‘各管一段’,上游管不到、下游治不好。”

  今年4月28日,在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动下,沈北生态环境分局与铁岭县生态环境分局签署《辽河上下游环保部门共保共治协议》,并建立起信息共享、联合监测、协同执法、应急联动、联合宣传五大机制,将“分段治理”升级为“流域共治”。

  在现场,湿地内设置了多个水质监测点位,监测人员对河水进行采样。经检测,河水pH值为8,处于国家标准范围内(6—9)。“过去两地采样时间和方法不统一,数据差异率最高达18%。现在我们固定每月1—3日采样,标准统一后,数据差异已控制在3%以内。一旦监测数据异常,双方将在12小时内进行现场复核。”铁岭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樊亮说。

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七星湿地进行水质采样监测

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七星湿地进行水质采样监测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力”

  “现在我们是一个整体。”陈奕辛表示,通过建立实时数据共享平台、统一跨界断面监测标准、联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制定应急联动预案等举措,有效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创新构建起流域共保共治新格局。

  协议实施三个多月来,两地生态环境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五大机制落地见效。通过建立高效联动机制,累计开展联合检查2次,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35处,包括垃圾倾倒15处、沿河放牧9处、污水直排6处、污水溢流3处、超标排放2处,依法依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8份,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整改要求,限期完成污水溯源排查、管网清淤、源头调控、牲畜转移及垃圾清运等重点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35处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

  “以前是‘被动应急’,现在是‘主动预防’。”樊亮说,依托省在线监测平台,水质数据每4小时更新一次,一旦异常,双方第一时间响应。针对暴雨溢流、偷排等突发情况,30分钟内互通信息,2小时内成立联合指挥部。

  “我们每季度搞一次‘午夜突击’,重点检查工业企业和养殖场。”樊亮说,“跨区域案件实行‘主协办’制度,谁的地盘谁牵头,对方全程参与,执法效率高多了。”

  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七星湿地断面水质实现明显提升,高锰酸盐指数同比改善20.03%,氨氮改善11.56%,流域共保共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陈奕辛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一条河、一盘棋、一条心’。”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