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高子晴:因为懂得“家国”的分量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11

  人物简介

  高子晴,1990年6月生,致公党党员,辽宁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2022年被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单位推选为“辽宁省‘好军嫂’”。2023年被辽宁省文明办等单位推选为“辽宁好人”。同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

高子晴2

高子晴(左一)正在发放物资

  “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爸妈都曾是军人,他们教会我‘家国’二字的分量。”高子晴的话语里藏着她十年志愿服务的初心。她用万余小时服务时长、30余万元家庭捐款,在辽沈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

  2016年5月,高子晴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辽西北计划。服务期满时,她在日志写下“再留一年”,三年光阴里,脚下的泥泞田埂成了她最熟悉的路。

  她牵头组建的服务队汇聚百余名专业骨干。科技兴农让大棚草莓提前半月上市,文化下乡让村童初见小提琴,健康义诊车旁总摆着乡亲们刚摘的黄瓜。这支队伍累计服务群众4.8万人次,她创建的项目孵化平台至今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辽阳市祁家镇的朝鲜族女孩小敏记得,四年前那个雪天,高子晴踩着冰碴走进她家低矮平房,见她在昏暗灯光下写作业,当即决定每月资助500元,承诺“供到大学毕业”。如今,小敏已考入大学,在给高子晴的信中写道:“您让我知道,善良是会传递的光。”2021年7月,河南汛情牵动人心。“婚礼可以不办,灾区群众等不起!”高子晴与军人丈夫将15万元婚礼筹备金全部捐出,并连夜采购物资。抵达郑州后,7天里,她既是物资发放员,也是14支辽宁救援队的“后勤兵”,协调的专项补助让队员们多了份安心。

  这样的“逆行”已成常态。她的私家车后备箱常年备着雨衣、手电筒、应急药品,“哪里有灾情,车就开到哪里”是她的约定。

  从田埂到堤坝,从书桌到社区服务站,她的足迹印刻着新时代志愿者的担当。2024年,在高子晴的推动下,省内新增注册志愿者约16万人,近1300支团队规范化运作;近三年推动80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奖项。高子晴近7万人次的服务记录,凝结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获得群众“看到高子晴,就像看到了光”的赞誉。

  如今,高子晴又在筹备新的乡村振兴项目。“志愿精神不是一瞬间的感动,而是一辈子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