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春,我到美团站点调研,那一幕我至今难忘:骑手们在寒风中就着凉掉的饭盒匆匆扒拉几口,沾满露水的手套随意晾在支架上。一位师傅搓着通红的双手对我说:“郭书记,现在出去跑单想找个地方歇脚、喝口热水都难啊!”这话像根刺,深深扎进了我心里。“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停车难”的“五难”问题,成了我们必须攻克的第一道课题。
新就业群体点多面广,单打独斗不行。我先从机制入手,牵头梳理任务,制定了县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把30家成员单位的责任明确了,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接着就是“安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拿着方案跑临街商超、银行、企事业单位寻求支持,没少吃闭门羹。有的老板不理解,甚至误以为我是骗子,态度冷淡。后来,我发现市场监督管理局评的“暖心商户”,立刻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同志一起上门解释,把这些商户也纳入“爱新港湾”,队伍这才慢慢壮大。工会驿站也被整合进来,县工人文化宫也拿出了场地。为了服务更贴心,我走访了两个美团站点、一个饿了么站点、三家快递公司,开座谈会听真声音。看到骑手因手机没电焦急,马上添置充电器;听说快递小哥电动车易扎胎,每个站点都备上补胎工具。
就这样,新城区的大街小巷被我跑遍了。最终,我们在全市率先建起了45个“爱新港湾”服务站点,还在关键位置打造了5个高标准站点,空调、冰箱一应俱全。挂牌那天,一位老快递师傅摸着崭新的饮水机连声说:“五年了,总算能踏实喝口热水了!”在高标准的紫御豪庭社区站点,外卖小哥边充电边感慨:“能歇脚充电,还能享受商家优惠,真贴心。”看着他们的笑容,我知道,这街头巷尾的“新”家是实实在在做进了他们心坎里。
服务站安了“身”,还得解“心忧”破“壁垒”。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与人发生摩擦在所难免,特别是“进门难”。那天傍晚,我刚端起饭碗,美团站长的电话就来了:某小区的保安和外卖员起了冲突,正值送餐高峰,几个骑手被拦在门外,订单眼看就要超时!事不宜迟,我立马放下碗筷,一边联系物业经理,一边往小区赶。现场气氛紧张,保安师傅满脸通红,骑手们围着铁门急得团团转。幸好我们有“骑手—物业—社区”三方沟通机制这个基础。我把双方拉开,既讲骑手超时的损失,也说保安维护秩序的不易。在我反复劝解下,双方终于缓和下来。特别暖心的是,一位骑手主动递了瓶水给保安:“以后我们慢点开,您也多担待。”一句“担待”,化解了矛盾,也让我看到了机制在细微处起的作用。事后,我又专门去了几家站点调研,对问题突出的小区重点协调,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我们还把心贴近他们的心,利用每周早会走进站点听心声,聘请他们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和社区兼职网格员。如今,“县委社会工作部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成了骑手们的共识。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得把老百姓放在心尖上。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与新就业群体打成一片,我深深体会到,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避风港、一纸协议,更是这份被当作“家人”对待的尊重。这份连接,才是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