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大家小家真有爱有真爱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邵小桐 |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39

幸福落脚点

  福康社区的幸福藏在细节里:红马甲志愿者随叫随到,让独居老人安心;社区食堂饭菜香、价格实,老人吃得比家里都好;商铺老板参与社区建设,帮修“爱心路”……大事小情有人管,处处透着烟火气。

  还没到上班时间,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已经热闹了起来——“刘师傅,3号楼姜阿姨家又没电了,您辛苦跑一趟。”福康社区党委书记马凤侠一边在公示板上更新党员志愿服务排班表,一边朝着穿红色马甲的身影喊道。被唤作刘师傅的刘伟扛起工具包应声而出,窗外的晨光映得他背上“义务维修”四个字格外亮眼。

  多年来,福康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核心作用,创立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为百姓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温暖温馨的服务。近日,记者走进了福康社区……

  红马甲:

  穿在身上的承诺

  “咔嗒”一声轻响,89岁的姜丽君老人家里一下子亮堂起来。看着刘伟额角的汗珠,老人颤巍巍地摸出毛巾:“孩子,快擦擦。”这身红马甲,让独居的她倍感欣慰和温暖。

  在福康社区,像刘伟这样的红马甲共有287名,他们组成15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3992户居民的生活里。

  上午10点,“老奶奶义务清洁队”在单元门口擦拭着宣传栏,76岁的队长许军显一边干一边说:“别看我们岁数大,擦得比年轻人都干净!”不远处,“劳模治安巡逻队”的张师傅正帮快递员指引楼栋位置,并嘱咐道:“慢点跑,注意那个方向全是小朋友,别撞到了。”

  “我就要在福康社区租房子,哪也不去!”85岁的孙艳阿姨一直住养老院,听说福康社区的事迹后,特意约上三位老姊妹搬到这里。“昨天小李帮我取药,今天小王陪我买菜,比亲儿女还周到。”

  烟火气:

  食堂里的答卷

  中午12点,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65岁的于金山老人端着一荤两素的套餐,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马书记,今天这熘肉段比我老伴做的还地道!”他朝着正在打饭窗口帮忙的马凤侠喊道。马凤侠笑着回应:“于大哥,您当年提的建议,我们可记着呢。”

  2021年春节刚过,于金山老两口找到马凤侠,“社区老人多,一日三餐可难坏我们了。”如今,这个300平方米的食堂每天要接待四五百人,最多时接待过700余人,老年人吃饭不再是难题。

  “刘叔,今天的杂粮饭专门给您留的。”服务员小张把餐盘端到刘大爷面前,81岁的老人慢慢咀嚼着:“每天四荤八素换着样来,吃得比家里还好。”

  食堂隔壁的“鞍”心驿站里,几位外卖小哥正用微波炉热饭,桌上的应急药箱、饮水机一应俱全。墙上的“六心”服务标牌旁,贴着骑手们的留言:“雨天借的伞已归还。”“谢谢昨晚加热的饭菜。”社区也给了他们家的感觉。

  同心圆:

  会议室里的共治

  15点,社区会议室里正开着党委会。“咱们商铺门口的停车位得重新规划下。”说话的是某餐饮企业的张经理,同时也是福康社区的兼职委员。谁能想到,这位当初对社区工作不了解的老板,如今能定期主动来开党委会。

  “多亏马书记帮我们解决了员工医保难题。”去年社区“大党委”帮商户代办社保手续的事,让张经理更支持社区工作了,现在他不仅参与出资修建小区的“爱心路”,还在端午节带着员工给社区食堂送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