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大事小情真用心用真心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朝阳记者 黄硕 |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38

幸福落脚点

  蓬莱社区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为了让居民办事方便、难题有解、心中温暖,社区想了不少实在办法:“全能岗”与“移动窗口”提升服务能力,“点单—接单”快速解决难题,精准服务让社区满满温情。

蓬莱社区网格员上门为居民杨奶奶办理业务

蓬莱社区网格员上门为居民杨奶奶办理业务

  在北票市城关街道蓬莱社区,居民们最近谈论最多的,是办事方便了、难题有人管了、心里更暖和了。

  这变化,都是由蓬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晓静带领团队探索实践的“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精准度”的“3+”工作法带来的。

  提升服务能力——

  两个窗口让服务升级

  “以前办两件事,得跑两个窗口排两次队,现在一个‘全能岗’全搞定,省心又省时!”在社区服务大厅,刚办完医保和老年证业务的张阿姨对“全能岗”赞不绝口。

  许晓静介绍,这是针对居民办事“反复跑、多头问”痛点推出的改革举措:“我们打破‘一人一岗’限制,每天安排社工和工作人员组成‘全能岗’,一窗受理所有业务。”

  为了让“专科能手”成为“全科标兵”,社区将每周五定为“业务培训日”,进行集中授课、骨干带教、实操演练。“如今社区工作的效率提升了57%,居民等待时间缩短了40%,这就是改革的效果。”许晓静翻着工作台账,语气坚定。

  服务不仅要“快”,更要“近”。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体的“跑腿累”“数字鸿沟”难题,许晓静推动服务阵地前移,打造“移动窗口”进网格。一支由“社工专业指导+党员志愿者补充”的流动服务队,带着便携设备每日下沉网格。

  这天,在双鑫小区的杨奶奶家,网格员正帮助老人办理业务,并耐心引导老人进行手机认证——“眨眨眼,张张嘴……好了,成功啦!”

  像这样的上门服务,社区已累计完成81人次。

  创新服务手段——

  “点单—接单”模式办关键小事

  在许晓静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一张醒目的“关键小事”清单,上面列着代开证明、疏通下水道等15项居民生活中的高频难题。社区创新推出“社区服务码”,居民扫码“点单”,志愿者按能力“接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今年4月的一个傍晚,刚下班的赵先生冲进社区大厅,急得满头大汗:“我家厨房下水道堵死了,污水都冒出来了!明天还要出差,这可怎么办?”

  社区工作者立刻通过服务码平台紧急派单,维修志愿者李师傅接到任务,10分钟就带着工具赶到现场,不到一小时就解决了问题,服务价格还远低于市场价格。赵先生说:“社区服务队真是及时雨!响应快、价格公道,解了我燃眉之急!”

  提高服务精准度——

  温情品牌让社区暖意浓

  “3+”工作法不仅提升了效能,更孕育出充满温情的社区品牌,让居民享受“定制化”服务。

  每月5日是蓬莱社区雷打不动的“助老服务日”,这天,社区工作者桓瑜带着医疗志愿者上门,为独居老人孙爷爷测量血压,更新健康档案,还帮他挂好了中心医院的专家号,并约定下午把降压药送到家中。

  推出“定制化”服务以来,社区已精准服务138人次。许晓静还积极培育“银发志愿者”队伍,激发老年群体自治活力。

  传统节日也成为凝聚邻里的纽带。春节写春联、元宵节猜灯谜、端午制香囊、中秋送祝福……年均56场的“节日幸福圈”活动,让居民在欢乐中传承文化、增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