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抚顺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气象、水务等多部门,创新构建“网格+气象+山洪防御”基层防灾减灾体系。通过机制优化、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该体系全面提升了基层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打通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
在信息传递环节,抚顺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气象局印发《关于建立基层网格员气象预警信息接收便捷通道的通知》。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全市4270名社区(村)网格员(含886名村/社区书记)开通了信息接收白名单权限,通过短信、微信群组实现气象预警信息的点对点精准推送。同时,建立了“接收—反馈—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将预警响应高效纳入网格管理,确保信息速递、责任落位。
针对汛期突出的山洪灾害风险,抚顺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水务局,专门编制了《村“两委”成员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手册》。该手册覆盖山洪基础知识、预警避险、应急响应等关键内容,已配发至全市所有村“两委”成员。手册发放期间,各县区同步组织了专题培训,突出实战导向,指导村“两委”扎实做好隐患排查、群众动员和转移避险工作,有效夯实了村级应急响应基础,推动防御能力提质增效。
抚顺市还着力深化群防群治,构建基层防灾减灾共治格局。工作推进中,强化组织动员,依托村(居)民委员会,广泛组织群众开展风险排查、应急演练和防灾宣传,形成“预警发布—险情处置—转移安置”全链条协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动,整合社会工作、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资源,通过培训赋能、技术支撑和检查指导,构建起“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综合体系。通过发挥村(居)“两委”的关键作用,成功将气象预警、山洪防御与基层治理进行了有机融合,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