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沈阳楼宇党建:引方向赋能量办实事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5-07-28 08:38

  引领

  晨光漫过沈阳楼宇时,万象城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南湖智慧党建”小程序的预约提示正次第亮起。从沈城首个楼宇综合党委扎根起,这片土地上的商务楼宇间,正生长出独特的“红色生态”:党组织是企业的“发展顾问”,党员是工作人员的“身边榜样”,党群服务中心是楼宇的“能量枢纽”。

  在这里,每个亮明的党员身份都是一盏灯,每栋楼宇的红色阵地都是一个磁场,共同凝聚起推动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

9f2a8dba3d768b8fe1e24577a6d95c7

恒隆楼宇综合党委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万象楼宇:红帆引航志愿潮

  “楼宇是城市文明的‘细胞单元’,将雷锋精神植入商务楼宇,就是让红色基因在城市经济血脉中流动……”

  6月28日,在沈阳市和平区万象楼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举行的“信仰的力量”——庆“七一”雷锋文化艺术空间建设座谈会上,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全国学雷锋联会会长、雷锋同年代战友张贵,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刘静,雷锋班第十一任班长宋若波,全国劳动模范邓凤兰等辽宁各地学雷锋典型代表及研究雷锋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让雷锋精神走进楼宇,以“弘扬雷锋精神,塑造信仰的力量”抢占了楼宇这一新阵地。

  “我们开展这个活动就是要引导和号召楼宇全体员工立足岗位学雷锋、做雷锋,人人争当新时代的‘活雷锋’。”万象楼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万象楼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主任于洁如是说。

  这个300平方米的空间,更像个热闹的“党群会客厅”。在图书角的书架前,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的党员律师正为几家企业员工讲解劳动合同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提问;右侧的活动区,辽宁鲁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们正打包捐赠的图书,准备送往乡村学校。

  “于书记,上周预约的税务咨询啥时候能安排?”电梯口,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匆匆走来,手里攥着叠得整齐的报表。

  于洁笑着递过一杯水:“后天下午两点,红色智库的张会计师专程过来,您把财务报表先放我这儿预审。”她转身从文件柜里抽出一本厚厚的台账,上面按“政务服务”“法律维权”“生活互助”等类别,记着98条服务记录,最新一条写着“协助3家企业完成社保基数申报”。

  走廊尽头的电子屏上,“南湖智慧党建”小程序正滚动更新着服务预约情况。于洁划开手机展示:“企业点单、党委派单、专家接单、群众评单,这‘四单制’让服务不脱节。”她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活动板前,在“暖楼服务十大项目”清单上添了行字——“增设夏季防暑药品领取点”。

  于洁告诉记者,万象楼宇综合党委在组织参观“廉韵清风”辽宁省廉洁文化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作品展活动时,报名链接刚发出两小时就满员了。“从2017年的2个支部21名党员,到现在12个支部98名党员,不是数字的简单增长。”她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是大家真觉得,党组织能给他们搭平台、解难题、聚合力。”

  同方广场:智汇红厅促蝶变

  推开同方广场B座18楼的玻璃门,8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豁然开朗。同方广场楼宇综合党委副书记付丽正站在“红色沙盘”前,为几名年轻党员操作虚拟展厅。“转动这个磁盘,就能‘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她指尖轻点,投影幕上立刻呈现出360度全景画面,引得众人发出轻声惊叹。

  这个被称为“智慧党建体验中心”的阵地,藏着不少“黑科技”。红色影厅里,正播放着《建党伟业》,大家也正看得入神;党建活动阵地中楼宇党员们分成红蓝两队,在《辽沈战役》主题沙盘推演中,重温历史;有声图书馆的墙面上,贴满二维码,扫码就能收听党史故事,几个“95后”员工戴着耳机,边听边在笔记本上划重点。

  “付书记,上次说的大学生补贴政策,有新进展吗?”牧龙科技的人事主管小王气喘吁吁跑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申请材料。

  付丽拉她到培训室坐下,翻开一本贴满便签的政策汇编:“区人社局刚发的细则,你看这条。”她指着其中一页,“我已经帮你标出需要的证明文件,下午带你去街道办手续。”

  走廊的“三好街发展史”展板前,付丽讲述着楼宇党建与区域发展的交织。“这家做路面维护的传统企业,就是通过我们对接北斗产业园,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无人机技术让传统道路养护变得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她指着照片说,“他们的办公场地最初都没有,都是我帮他们联系楼内产权方选好的呢。”

  中午的盈创咖啡厅成了“非正式会议室”。付丽和几家企业代表围坐一桌,餐巾纸上画着合作草图——楼内一家企业想找数据安全公司检测,恰好同楼的科技公司是此行业的排头兵,通过楼宇综合党委的引荐,他们碰出了“火花”。“这就是‘三促工作法’里的‘促融’,党建搭台,经济唱戏。”付丽端起咖啡杯,咖啡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笑意。

  夕阳透过落地窗,给“红色书屋”镀上金边。付丽整理着新到的书籍,忽然指着书架最上层:“你看,那几本《数字经济政策汇编》,是我们根据楼内企业类型专门挑选的。”她的指尖划过书脊,像是在清点一份特殊的“成绩单”——入驻率从80%升至90%,解决企业问题420余个,亮身份党员从40人增至300人。

  恒隆楼宇:圆桌红音解企忧

  “你们这‘半小时红色圆桌会’,真能解决实际问题?”

  恒隆广场23楼的党员书吧里,记者望着围坐成圈的几张沙发,向恒隆楼宇综合党委副书记刘政伟问道,窗外是车水马龙的青年大街。

  刘政伟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呷了口茶:“上周三,三家企业在这里吵了半个钟头。”他笑着回忆,某广告公司抱怨电梯广告位分配不均,物业公司觉得收费标准不统一,律所则提出应建个公示制度。“最后达成共识:每月10日公开招租,党员代表监督。”

  书吧一角的流动图书站,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的老党员正为一家餐饮企业解读《公司法》修正案。“他们怕认缴出资改实缴有风险,我们特意请了省律协的专家来答疑。”刘政伟指着墙上的“八大服务联盟”海报,“政策、法律、融资这些领域,都有党员带头服务。”

  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交流正在进行。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眉头紧锁:“客户拖欠货款,我们想诉讼又怕影响合作。”卓政律所的党员律师立刻拿出案例:“去年帮一家企业搞了‘诉前调解+公证’,既追回欠款又保住了关系。”这样的法律服务,已累计化解52个难题。

  “您觉得楼宇党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下楼时,记者问道。

  刘政伟望着大厅里“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标语,沉吟片刻:“是让企业觉得,党组织的帮助真心给力。”他指着墙上的活动照片说,“篮球赛上企业组队PK,联谊会上青年员工交换名片,政策宣讲会后企业家们围着我们问个不停。如今,我们的党建工作越来越好做了。”

  记者手记

  行走在沈阳的楼宇之间,最动人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而是那些藏在玻璃幕墙后的“红色温度”。

  于洁的台账上,记着企业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付丽的沙盘里,推演着党建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刘政伟的圆桌旁,激荡着解决问题的智慧火花。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沈阳楼宇党建的特质——他们不搞“高大上”的噱头,而是把服务送到心坎里;它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让组织生活与企业发展同频,让党员身份与岗位职责共振。

  当党建工作从“文件里”走到“楼厦间”,从“会议室”融入“新发展”,这或许就是沈阳楼宇党建最鲜明的特色——以“红”为底色,为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