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即日起,《社会工作专刊》推出“民情笔记”专栏,邀请全省各级社会工作部门的“服务者”讲述服务群众的故事。
“民情笔记”里,您触碰的从不是墨迹与纸张,而是辽沈大地上千万次俯身的姿态——那是社会工作领域的躬耕者鞋底沾着的泥,是被紧握过的掌心,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家长里短”。
去年,我从沈河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岗位转任到沈河区委社会工作部,分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回首这一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蹚出特色路径”的心路历程,我深切感受到,新兴领域党建不是冰冷的台账数字,而是一次次叩开企业大门时的真诚对话,是看到骑手们在“爱心驿站”里露出笑容时的温暖瞬间,更是党建引领下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澎湃动能。
刚接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时,面对沈河区新兴领域庞大的基数,我决定从“摸家底”入手。我和同事们带着笔记本走遍了沈河区的大街小巷,踏出一股韧劲,摸排出沈河区新兴领域的基本情况,结合区情,制定出《沈河区“凝‘新’聚力”工程实施方案》,把沈河区金融、商贸、文旅三大主导产业与中街、五爱、南塔三大商圈串联起来,打造“一街道一特色”“一行业一特色”党建项目,让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
去年10月,沈河区被选定为中央社会工作部辽宁省唯一县区级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点。我们深知,行业协会商会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如何让党建引领这根“红线”,串起散落的行业力量?我们设计了“党建引领 ‘会’促振兴”专项行动。
聚焦沈河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我们举全区之力,整合文旅资源,孵化组建了“沈河区文旅产业发展协会”,这是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和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有力探索。今年,我们还在市“惠帮企”平台开辟了“沈河区行业协会商会端口”,为企业解决了从政策咨询到场地租赁的一系列难题。有位企业家感慨:“以前是各干各的,现在党组织把我们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是真正的‘抱团发展’!”
在深入新就业群体时,听到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最多的诉求就是要解决如厕难、休息难、吃饭难问题。我想,做好党建工作,得先解决这些“关键小事”。
于是,260平方米的“蓝骑士爱心驿站”建起来了,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座一应俱全。但我知道,关爱不能止步于此。通过“贴‘新’恳谈会”,我们收集到骑手们的“急难愁盼”:封闭小区进门难、遇到纠纷没处说理……针对这些问题,《沈河区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项举措》应运而生。于是,有了健康惠“新”、托管安“新”、法律援“新”等。作为“两邻”理念的发源地,如今,覆盖全区11个街道的上千家“善邻商户”成了“两邻”暖“新”友好场景的生动实践。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善意正在循环:骑手成了社区兼职网格员,下雨天帮老人收衣服,发现路面坑洼及时上报;中高考期间,网约车党员志愿者“爱心车队”护送80余名考生赴考……他们说:“城市对我们好,我们也想为城市做点啥。”
这一年,我们指导组建了全国首个外卖(饿了么)骑手和网约车(高德)司机联合党支部,也体会到“两邻”理念在新兴领域落地生根的温暖。一年来,我们以党建为笔,以服务为墨,在新兴领域这片广阔天地间勾勒出“组织有活力、发展添动力、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图景。一年来,当亲眼见证了企业从“要我建”变成了“我要建”,骑手从“城市过客”变成了“治理参与者”,我就知道,所有的奔波与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