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老一小”,既是一个家庭需要守护的两端,也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两端。今天,我们继续以守护“朝夕美好”为主题,请各地的社区书记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
采撷地:沈阳市
构建“0-60+”全域式服务体系
讲述人:刘洋
职务: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道幸福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幸福里社区有3588户7853名居民,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达60%。这既是活力之源,也带来了突出的“一老一小”难题——中青年双职工家庭面临孩子看护难、老人照料忧的现实困境。解决好“朝夕美好”问题,是社区党委必须扛起的民生重任。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为“朝阳”护航、为“夕阳”添彩。
面对辖区众多学龄儿童课后及假期看护难的问题,我们将“幸福教育”作为突破口,着力构建“0-60+”全域式社区教育服务体系。针对0—14岁的儿童,我们为他们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由专业社工提供“阶梯式”跟踪服务。通过项目驱动,优化“四点半学堂”。我们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嗨森教育”,共同打造高品质“四点半学堂”,营造生态学习空间。每周精心安排家庭教育讲座、亲子财商游戏、记忆力开发、自然教育等多元化课程,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拓展视野、提升素养,有效填补了家长工作时间的监护“空窗期”。
依托幸福里“学习圈”研学驿站,我们积极链接辖区优质资源。从最初由长白万象汇主导的儿童研学课堂,发展成为全龄友好的品牌项目,联合科技工作室推出3D打印课程,携手植物科普公园开展沉浸式自然教育,这些创新课程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成为社区最活跃的“热点板块”。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所依、所乐、所为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品质养老”进社区。医养结合护健康,我们联合长白社区医院及辖区诊所,将医疗服务送到家。每月常态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及义诊服务,守护老年居民健康。针对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我们引入专业养老企业建立助餐点,覆盖5个园区3500户居民,月均服务2000人次,联合“红色联盟”单位,探索“点单+配送”新模式,切实解决老人“吃饭难”。
今年,我们推出“创业主理人培育计划”,整合商户资源,挖掘社区能人,鼓励有特长的老人发挥余热,成功孵化了“簪花坊”“运动会”“茶友社”等特色社群。这些社群不仅满足老年人社交需求,更探索创造社区经济价值,促进代际融合,实现老有所为。
服务好“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实的民生。在幸福里社区,我们始终将解决“朝夕之困”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将继续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创新实践,努力让社区的“朝阳”茁壮成长、“夕阳”温暖从容,倾力打造儿童成长的乐园、老人颐养的家园。
采撷地:本溪市
围着老人的“开心、舒心”转
讲述人:杨轶达
职务:本溪市平山区南地街道兴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社区独居的董大姨70多岁了,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说,她的妹妹独自居住,去世5天才被发现,她因为这件事心生恐惧,很怕自己也有这样的一天。我宽慰她说:“你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社区也组织了很多活动,你尽量多参加,让我每天能看见你,也能陪你多聊聊天。”
我们社区共有居民5700人,其中老年人占40%,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开心、舒心,从吃饭、就医到运动、养生等,老人的一切需求社区都放在心上,并“按需出发”开展服务工作。
解决就餐难题是提升老年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老人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在准备一日三餐时面临诸多困难。社区与某餐饮店合作,共同打造“兴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百姓大食堂”。大食堂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既有营养均衡的套餐,又有满足不同口味偏好的单点菜品,我们还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更新食谱,力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大食堂价格优势明显,每餐仅需5—12元,极大地减轻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考虑到老人就医难,社区与本钢南地医院深度合作,将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室提供给本钢南地医院开展免费授课和义诊活动。本钢南地医院的各科室主任及专业医疗人员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人受益。
老年人想要强身健体,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里开辟空间,设置了乒乓球台,没想到,不只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来打球,附近社区居民也被吸引过来。社区居民甚至自费购买了发球机,对这个空间分外珍惜,每天打球者不断。
社区还请来本溪市太极拳协会会长赵建国每晚来教大家八段锦。董大爷激动地说:“社区组织的活动真是太好了,一直想学习八段锦,赵老师教得特别细致!”
针对社区“一小”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社区下了很多工夫。社区组织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年轻志愿者和附近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成立英语角,在周末和假期辅导困难家庭学生英语。社区还给大学生志愿者录制了视频,给社区的孩子们分享学习英语的心得。
在志愿者们来不了社区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温习教材,考孩子们单词。社区还购买了耳机供孩子们练习听力使用。目前,社区已有200余人次青少年受益。
采撷地:盘锦市
在精神需求上做大文章
讲述人:王红梅
职务:盘锦市兴隆台区兴海街道香堤荣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社区工作的这十多年里,我深刻体会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不仅是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更是在守护温暖与希望,为构建和谐社会筑牢根基。
老人,是时光的见证者,他们奉献一生,晚年理应被温柔以待。然而,不少老人的生活面临诸多难题,独居的刘爷爷便是如此。妻子的离去让刘爷爷精神萎靡,身体欠佳的他,子女又不在身旁,孤独如影随形。了解情况后,我们即刻与刘爷爷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我频繁上门,与他倾心交谈,引导他倾诉内心的困惑,鼓励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同时,安排志愿者定期为他打扫房间、采购物资,保障他的日常生活。在大家的关怀下,刘爷爷逐渐走出阴霾,脸上笑容重现,精神状态也日益变好了。
除了对特殊困难老人的精准帮扶,我们还致力于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社区离市图书馆远,居民看书不便,于是我四处奔走,在盘锦市图书馆的支持下,建成了香堤荣府社区分馆。如今,社区书屋成了老人们的精神乐园,他们在这里阅读、交流,结识了许多书友。另外,我们还对社区活动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增添桌椅、棋牌等设施,给喜欢跳舞的老人专门打造练舞室,还装上了空调。为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活动室管理制度,每天免费开放,让老人们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再说说社区里的孩子们。我们成立了小鲤鱼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团队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公益知识传播、爱心义卖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同时为社会贡献青少年力量。积极利用辖区内资源,开展流动图书馆活动,孩子们踊跃分享个人藏书,大家共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享受阅读乐趣。我们还邀请老党员给孩子们讲述波澜壮阔的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国爱党的种子。
回顾这些年在社区关心呵护“一老一小”的历程,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要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只有精准掌握“一老一小”面临的问题,才能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次,整合资源至关重要,积极与周边单位、社会组织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再者,建立长效机制必不可少,无论是帮扶老人还是关爱儿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