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皇姑区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身着整齐的服装,手持法律宣传手册,用歌舞、音乐快板、合唱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他们,就是沈阳市皇姑区司法局翰墨之林法治文化宣传队,一群以“余热映初心,普法暖民心”为信念的退休老同志。
翰墨之林法治文化宣传队参加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晨练场上的法治课
6月29日清晨,沈阳市皇姑区北塔公园传来一阵轻快的音乐声——“民法典,咱百姓的法律百科书……”20余位银发老人手持竹板,身着统一的服装,在晨练人群中格外显眼,用朗朗上口的节奏演绎着《民法典与生活同行》。这场由沈阳市皇姑区司法局翰墨之林法治文化宣传队带来的“法治晨课堂”,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送进百姓心坎儿。
“竹板一打响连天,普法新风暖心田,七进工程惠民生,法治皇姑谱新篇。”精神矍铄的退休张大爷手持竹板,脚下踩着节奏,板声清脆,将法治精神化作朗朗上口的快板词,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小区物业随意涨物业费该咋办?”另一边,宣传队队长孙娜手持宣传册,向晨练的大爷大妈们抛出问题。她话音未落,一位身穿白色太极服的大爷立刻举起手,洪亮地抢答:“我知道!得开业主大会表决!”周围的老伙伴们纷纷点头附和,有人补充道:“还得双过半才行!”晨光下,宣传队与晨练群众的笑脸相映,法治意识就这样在唠家常般的交流中悄然生根。
节目单里的法治经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有知识、有精力,能发挥特长为大家做点实事,特别有意义!”队长孙娜说道。
沈阳市皇姑区司法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基层普法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面向全区招募有法律专业背景和文艺特长的志愿者。刚刚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教师等一批法律工作者积极响应。他们虽已告别工作岗位,但心中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熄灭。在区司法局的组织下,这支平均年龄超过 65 岁的翰墨之林法治文化宣传队正式成立,成为皇姑区法治宣传战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孙娜告诉记者,每次宣传队的节目单像本“法治百科全书”:针对老年人的防诈骗三句半《不轻信不上当》、改编自东北二人转的《反家庭暴力法》选段、融入广场舞动作的《社区矫正法》普法操。“我们每周都开会‘磨剧本’,上个月刚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编成情景剧。” 孙娜翻开磨损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居民法律咨询的高频问题,“上周有个大爷问赡养纠纷,我们这周就排了《常回家看看》法治版。”
从舞台到生活的普法路
午后的社区活动室,宣传队队员们换下演出服,成了“法律门诊”坐诊员。退休律师老陈面前围了三四位居民,正拿着借条咨询民间借贷纠纷。“您看这利息约定,你帮看看,过期了不还钱……”“上个月多亏了他们,我家楼道的违建终于拆了。” 居民李阿姨拉着记者说。当时她和邻居因违建争执不休,宣传队队员王大哥上门调解,不仅用案例讲解法律后果,还现场演示了如何申请行政复议。“王大哥掏出手机,让我们看普法短视频,一下子就明白违建违法了。”
每次普法活动后,居民们都会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你们的表演,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太感谢你们了!”
在岐山一校的模拟法庭上,宣传队组织学生们扮演“法官”“律师”。当扮演被告的五年级学生小亮“被判”归还同学游戏机时,全场爆发出笑声。“这比背法条管用多了!” 班主任李老师感叹,“以前讲校园欺凌,孩子们没概念,现在通过角色扮演,都知道要留存证据、及时报告。”
采访结束时,队长孙娜整理着演出服装,笑着对记者说:“昨天有个老姐妹说,现在遇到啥法律问题,第一时间就想起我们普法队。”翰墨之林普法宣传队用一次次精彩的表演、一句句贴心的讲解、一场场深入的互动,将法律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