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典藏:“枫桥之花”瓣瓣香——矛盾化解100例(编号046-048)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马琳 董楠 任晓霞 采写 | 发布时间: 2023-01-05 09:35

  编者按

  出现合同纠纷的情形,一般是一方拒绝履行合同或是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或者是合同双方对合同的履行发生了分歧,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今天的三个案例中,遇到这种矛盾纠纷,通过调解解决了相关合同争议,也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这也是最快捷、最便利化解合同纠纷的办法。

047调解现场

调解现场。

  编号046

  快调功夫真到位 一天追回劳务费

  矛盾焦点:雇主“躲猫猫”

  案例简介

  被告李某是黑龙江人,某企业老板。原告12人是农民工,受雇于李某,但工作完成后便找不到李某,一直是通过电话与其联系,临近年底,12名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内心焦灼,便到海城市人民法院牛庄人民法庭提起诉讼。

  立案后,被告李某仍未露面。经过初步了解案情,与被告通过几次电话后,牛庄法庭负责人张明琳作为案件承办人坐不住了。被告几次承诺到庭,几次因为各种原因爽约。如果一直等下去,可能过完年被告也来不了。但被告不来,依据原告目前提供的证据又不能查明拖欠原告工资的具体数额。案件一度僵持在开庭前的阶段。

  调解过程

  考虑到案件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张明琳又一次给被告李某打电话,向其释明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规定及不良后果,也从情理的角度劝诫其换位思考,理解农民工的现实困难,督促李某尽快为12人结清工资。

  最终,李某被张明琳打动,于去年12月11日乘车来到海城,并于12月12日到庭参加诉讼。为了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查清欠款金额,张明琳采用先行开庭的方式,经过庭审举证质证环节固定证据,然后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并不顺利,12名原告的意见不完全统一,被告对欠款金额也时有反复。临近中午,双方还在僵持。张明琳果断拍了下桌子,“都听我的!金额我们已经经过庭审确定了,不需要再反复。经营困难和一次性给付的难处可以理解,但被告要认识到拒付和拖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后果,抓紧提出付款方案。”

  12时许,经过牛庄法庭全体工作人员一上午的调解,被告与12名原告达成调解协议,全部工资款于12月30日前分批全部给付完毕。

  调解员说

  张明琳:牛庄是海城西部的一座古镇,我们依据古镇的特点,以返璞归真的理念将这里打造成祥和、亲民的“百姓之家”,并以多种方式开展调解工作——运用亲情、友情以及法官的耐心说法打动当事人促成调解;以到户调解、巡回调解、加班调解的方式使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以炕头调解、地头调解、屋头调解等实地调解的方式,到案发地勘查事实情况,现场解决矛盾。

  编号047

  完工被拖欠工资 情法兼容促和解

  矛盾焦点: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不支付

  案例简介

  2021年,家住北票市大板镇的李某在张某某所承包的蔬菜大棚施工队内打工。其间,双方签订了劳务合同,合同中明确表明工程结束后,张某某将一次性支付李某劳务工资,每天按260元计算。工程结束后,张某某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未支付李某劳务工资。李某多次向张某某追要工资,但张某某以各种理由推托,并没有主动支付工资的意愿。

  无奈之下,2022年1月10日,李某找到北票市西官营镇大巴里村调委会寻求帮助,希望能调解此次纠纷。

  调解过程

  调委会接到调解申请后,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北票市西官营镇大巴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郑晓广进行调解。郑晓广了解情况后,邀请了西官司法所所长共同开展调解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仔细查看合同的方式,确定了李某所述属实。之后,郑晓广通过电话联系了张某某。

  2022年1月17日,李某与张某某来到调委会参与调解。

  郑晓广认为,此纠纷的突破点在于弄清楚张某某拖欠工资的原因。张某某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拖欠工资,目前自己资金周转不开,无法一次性结清工资。

  “目前距工程结束已有很长时间,资金周转不开不是不支付工资的借口。”听到张某某的话后,李某激动地说。见状,郑晓广立即安抚李某的情绪,并采取法理与情理相结合的方法劝导张某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郑晓广说,此纠纷李某已经按照劳务合同约定提供了劳务,张某某应当按约定如期支付报酬,否则构成违约。调解期间,郑晓广还向张某某详细阐述了其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事实,希望其意识到拖欠劳务报酬的严重性,终于使张某某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错误,并表示会尽快想办法结清李某的工资。但当郑晓广询问结清工资的具体期限时,张某某却含糊其辞。   

  郑晓广当即表示,如果张某某不尽快结清工资,李某可以采取诉讼手段解决该问题,之后,张某某将可能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这会对其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并列举了几个因拖欠工资被强制执行的案件,让张某某明白此情况的严重性。

  最终,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张某某一次性向李某支付其78天的工资,合计20280元。

  调解员说

  郑晓广:此次纠纷是因一方拖欠劳务报酬所引起的,假如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极易使矛盾纠纷升级。我们利用调解经验和法律知识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悉心普法,结合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充分与当事人协商,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使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编号048

  老大爷遇难事喝闷酒 女警官探究竟解民忧

  矛盾焦点:“口头协议”让当事人心里没底

  案例简介

  “刘警官,这两天咱们社区对独居老人进行上门走访,我到张大爷家时,发现他闷闷不乐的,屋里都是酒瓶子,我问他啥事他也不说,就一个劲叹气,要不你来看看他吧……”去年12月27日上午,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兴工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秀丽接到了社区网格员打来的电话。

  刘秀丽组织同事于当日下午来到张大爷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张大爷是兴工街附近某单位的退休职工,退休之前单位就承诺给他解决家属楼的车库问题,可大半年过去了一直没等来结果,眼瞅着过年了,张大爷愁得寝食难安,说到激动之时,张大爷还嚷着要去单位“找麻烦”。

  调解过程

  刘秀丽发现,张大爷之所以情绪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车库问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是单位对他的承诺都是口头承诺,没形成书面文字,这让张大爷的心里越来越没有底。

  了解到张大爷真实想法后,刘秀丽前往兴工街找到单位负责人段先生,通过段先生的口述及提供的相关审批手续来看,半年以来,段先生一直在帮张大爷解决车库问题,还差最后一项报告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其他的都已办妥。

  刘秀丽跟段先生说出了张大爷的顾虑,段先生听完后主动提出给张大爷出具书面说明,并在说明中承诺春节前肯定帮助解决。张大爷收到单位的书面说明后非常开心,握着刘秀丽的手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出现之前自暴自弃的行为。

  调解员说

  刘秀丽:我辖区有12名独居老人,每次去社区开会,我都跟大家强调一定要多关心关注他们,他们年龄大,多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有难处时很难向社会发送求助信号,只能靠我们平时多关心来发现。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