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典藏:“枫桥之花”瓣瓣香——矛盾化解100例(编号040-042)

来源:辽宁法治报 | 发布时间: 2022-12-16 10:01

  编者按

  家应该是每个人最温馨的港湾,所以当“港湾”出现矛盾纠纷,往往最伤人心。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下面三个案例的调解经验,希望能为调解员化解家庭矛盾纠纷提供借鉴。

  编号040

  民警上演“现场教学” 男子终于迷途知返

  矛盾焦点:男子网贷导致夫妻不和

  案例简介

  建昌县新开岭乡的郭某与妻子感情一直不错。然而前段时间,由于郭某整天沉迷于网络并有金钱来往,让妻子生了疑心,生怕丈夫上当受骗。妻子多次劝说,郭某不思悔改,依然我行我素。由此两人产生了矛盾。出于为家庭和睦着想,村干部参与到调解两口子的矛盾中来。但调解来调解去,郭某一直听不进好言相劝。

  调解过程

  村干部将两口子带到建昌县公安局新开岭派出所,希望通过警方帮助,让郭某尽快从网络中解脱出来。所长刘子昂参与了说服教育工作。在沟通过程中,刘子昂发现郭某总是低头鼓捣手机,并不时输入信息。凭借经验,他感觉“里面一定有事儿”。

  “夫妻俩的矛盾,症结还在郭某。我们考虑,即便郭某再怎么沉迷网络,面对大家的倾心调解和妻子的强烈态度,他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其中定有缘由,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刘子昂说。

  在郭某鼓捣手机的时候,刘子昂拿过他的手机看了看,发现郭某正通过某会议软件里的语音系统跟所谓的“客服人员”沟通借钱转账的事。对方正“指导”郭某把他从微信小额借款借来的9000元存入其指定的“保险账户”。而郭某在操作手机的过程中已经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一张银行卡账号。

  “这么明显的骗局看不出来,还跟媳妇生气闹矛盾?”面对郭某的执迷不悟,刘子昂气得直拍桌子,为了使郭某彻底清醒,刘子昂拿过郭某的手机与“客服”进行交涉。

  起初,“客服”称贷款公司已经申请提交透支更大额度,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做,郭某将会承担每个月2.7万元的利息。听完后,刘子昂直接亮明了身份:“我是警察,现在就在派出所,如果你们的贷款公司及你本人都是真实合法的,怎么不用正规APP走流程呢,咱们视频聊聊呗?”语音的另一端,外地男子没有了先前嚣张的气焰,灰溜溜地挂断了语音。

  这下,郭某终于知道自己遇到了骗子,要不是民警及时出手,自己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刘子昂的“围魏救赵”果然起了作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郭某赶紧向妻子道歉,表示都怪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甚至鬼迷心窍网贷差点被骗,还执迷不悟认为是妻子不懂事瞎胡闹,都是自己的错,表示以后肯定“洗手不干”了,好好对待妻子,听妻子的话。两口子和好如初,刘子昂欣慰地笑了。

  调解员说

  刘子昂: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夫妻矛盾案例,与常用的“说教”不同,这样的案例最好的办法就是“金针定穴”,让当事人“醒过来”。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夫妻矛盾的根源不在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编号041

  家中因猫起争执 安抚情绪促和睦

  矛盾焦点:养宠物引起纠纷

  案例简介

  “他说要是再养猫就把我和猫一起扔出去,我跟他吵了几句他就动手把我打了,张大姐,这日子我肯定是过不下去了!”一天,居民洪女士来到沈阳市浑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张大姐调解室”,和调解员张艳美刚说了两句话,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原来,洪女士特别喜欢小猫,于是就在外面抱养了一只流浪猫。但是此事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多次劝说洪女士把小猫送人,但洪女士执意不肯。当日,洪女士的丈夫中午喝了点酒,回到家借着酒劲又和洪女士因为养猫的事吵了起来,两人越吵越激烈,最后洪女士的丈夫在争吵中动手打了洪女士。

  调解过程

  “他以前动手打你吗?如果以前没动手,那可能是一时冲动,你先别生气,我去找他问问。”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张大姐安慰了洪女士后马上动身找到了洪女士的丈夫。

  见到洪女士的丈夫后,张大姐发现他还在气头上,为了不把矛盾扩大,张大姐先向着他说了几句话:“她没和你商量就在家里养了一只猫,这事确实是她不对。”

  刚说完这句话,洪女士的丈夫气就消了一半,张大姐马上又说:“但是无论如何,你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一家人有事要商量,你这一巴掌下去,没把猫打跑,把家打散了怎么办?”

  听了张大姐的话,洪女士的丈夫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就是酒后没控制好情绪,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肯定都不动手了。

  就这样,一边劝说洪女士,一边劝说洪女士的丈夫,说着说着,双方气也消了,话也说开了,矛盾也缓和了。最后,张大姐带着洪女士的丈夫把洪女士从社区接回了家,一进门,洪女士就马上说自己要重新考虑养猫的问题,洪女士的丈夫也对自己酒后动手的事道了歉,看到一家人又和好如初了,张大姐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调解员说

  张艳美:调解家务事不能“迎难而上”,而是要先缓和双方的情绪。特别是当一方情绪已经难以平复甚至当不理智的行为造成对一方的轻微伤害时,更要先稳定其情绪,再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这样当事双方才能更冷静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编号042

  入情入理调解 接续亲情纽带

  矛盾焦点:兄弟姊妹履行扶养义务

  案例简介

  本溪市溪湖区河东法律服务所主任贾蕊在一次法律援助工作中遇到75岁的王大娘求助。原来,大娘身体和智力都存在缺陷,生活不能自理,也无任何生活来源,之前父母健在时日常的照料和生活支出都由父母承担,父母去世后仅靠政府的低保来维系基本生活。

  王大娘有1个弟弟和5个妹妹,她担心自己如果生病没钱治疗,在万般无奈之下,要求弟弟和妹妹履行扶养义务。

  调解过程

  贾蕊第一时间与其兄弟姊妹沟通,经兄弟姊妹叙述:王大娘在父母没去世前由父母供养,并照料日常生活,父母生前将其财产(房屋)给予弟弟,条件是在父母去世后要接收残疾姐姐的生养死葬义务。当时弟弟和弟媳都同意,父母生前就将房屋过户给弟弟所有了。但当父母先后去世后,弟弟不信守承诺,所以其他人心里不平衡,也不愿意承担扶养王大娘的义务。

  在沟通中,贾蕊还得知,其他兄弟姊妹认为如果弟弟把房子返回公平分给大家,就都同意扶养大娘日后的生活起居。于是贾蕊马上单独和大娘的弟弟沟通,其弟弟承认对父母生前的承诺,但说自己无固定工作,四处打工,根本没时间照顾王大娘。

  随后,贾蕊根据情况分别对王大娘的弟弟和妹妹进行劝说,她说:“血浓于水是亲情的体现,照顾家人也是一家人本应该做的事,特别你们还曾经答应了父母。你们现在的做法要是家里的子女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学?”在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下,最后弟弟同意继续照顾王大娘,妹妹们也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给予姐姐300元生活费,日常照料和护理由弟弟承担。

  就这样,一家人的情感找回来了,亲情的纽带接续上了。

  调解员说

  贾蕊:我认为矛盾纠纷调解要找对切入点,比如此案例,就应在亲情、道德及晚辈心目中榜样的力量和将来对自己的态度方面出发,让人人都感受到亲人存在的温暖,认识到有亲人在的地方是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呵护的重要性。“情理结合调解法”是家庭矛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解方式。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可以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充分调动当事人的情感,促进双方通过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版稿件由 记者 郑子超  李滢乐 采写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