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婚姻家庭纠纷中,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往往都是由家庭琐事日积月累而成,虽然一纸判决可以快速让案件了结,但并不能真正解决纠纷。
本期选取的三个案例,调解员主打“温情牌”,采取迂回战术实现成功调解。
赵玥开展普法宣传。
编号022
家里添了新成员 引发矛盾起纷争
矛盾焦点:家人差点成仇人
案例简介
2021年12月的一天,抚顺市公安局顺城分局前甸派出所社区中队中队长赵玥接到吴女士报警,称其在哺乳期遭丈夫殴打并被逐出了家门,现在看不到孩子。吴女士说,婆婆经常欺负她,在坐月子时丈夫也不给她做饭,一吵架就动手打自己;吴女士的丈夫则表示,妻子生完孩子就变样了,不做饭,也不会带孩子,孩子经常哭,一哭自己就心烦,所以才动了手。
调解过程
赵玥立即将双方当事人带到去年3月由抚顺市公安局联合抚顺市妇女联合会在前甸派出所女子警务区成立的抚顺市首个“反家庭暴力维权工作站”。她当场开出一张家暴告诫书,同时指出,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如果构成犯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赵玥在摆明利害关系之后,劝说男方把孩子交给吴女士喂养,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吴女士也表示能原谅丈夫的行为。赵玥让夫妻俩先分开一段时间,冷静冷静再决定是否要继续生活。赵玥对男方表示平时看孩子可以,但绝对不允许再打人,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直接留给了吴女士,表示将持续关注此事。
随后的一个月中,经过赵玥多次的释法说理,吴女士丈夫对之前的行为深感愧疚,并表示不会再对妻子使用暴力,而是应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吴女士的婆婆也放下心结,承诺不再苛求儿媳,让小夫妻俩过自己的生活。吴女士也表示会协助丈夫做好家务,多多学习育儿的技巧,力争做个好妈妈。
调解员说
赵玥:针对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基层民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打“温情牌”,创新登门谈心、沟通交流、法律政策解释等工作方法,深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把居民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无论是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还是其他类型的民事纠纷,只要是妇女儿童的诉求,都要竭尽全力办好,用实际行动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代言。
一年多以来,我们主动协调社区居委会、学校(幼儿园),建立了社区、学校、警务室三方调解平台,积极创建信息分解、矛盾和解、纠纷调解、诉求得解、积怨释解、相互谅解的“六解”工程,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庭矛盾不出家门、不出社区、不进派出所、不到法院,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工作目标。
编号023
夫妻离婚孩归谁 法院调解化争端
矛盾焦点:互相推诿子女抚养权归属
案例简介
江某(女)和王某(男)结婚多年,育有一子(12岁),因双方近年感情不睦,江某将王某起诉到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其离婚。同时,江某称自己患有骨关节蜕变、半月板损伤等疾病,不能抚养孩子,要求婚生男孩由王某抚养。王某表示同意离婚,但称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更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无论如何都不同意由自己来抚养孩子。
调解过程
在开庭审理时,双方就自己没有抚养能力、对方更适合抚养孩子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为了让孩子在父母离婚后得到妥善安置,主审法官赵亚男分别和江某、王某进行多次单独谈话,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诉前调解阶段你多次和调解员表示为了孩子愿意和好,就证明你对孩子是有责任心的,之所以不想抚养孩子,是不是还有其他考虑。”庭审中,赵亚男的一席话打开了王某的心扉。王某说,孩子妈妈离开家后,孩子闷闷不乐,特别想念妈妈,他可以同意离婚,但孩子一定要和妈妈在一起。王某带着抱怨的情绪补充说,孩子现在经常上网课,但因他是小学文化,根本辅导不了孩子。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赵亚男意识到如果能解决孩子上课的难题就可能破局。随即,赵亚男提出一个调解方案,孩子由王某抚养,孩子上网课期间,由孩子妈妈把孩子接走辅导,待恢复正常教学时,再由王某把孩子接回来。
王某听后,表示可以考虑这个方案,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和妈妈一起时,不能让孩子和她交往的男友接触。针对王某的想法,赵亚男又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了劝说。就这样,在赵亚男耐心细致的调解下,最终江某和王某达成了离婚协议,约定孩子由王某直接抚养,孩子上网课期间,由江某接走,恢复线下教学后,再由王某接回。
调解员说
赵亚男:在离婚案件中,如果父母双方对抚养孩子互相推诿,法院本可直接裁判强令一方抚养孩子。如果这样,抚养孩子一方便可能带着情绪,或是将孩子放置他处寄养,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家事难断,难在答案不明,难在举棋难定,本案中家事法官不限于抚养权归属于一方的规定,指导原、被告对孩子抚养权作了灵活约定,这既是家事法官调解能力的体现,也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初心。
编号024
老人过多插手生活 调解后夫妻和好
矛盾焦点:父母干涉婚姻生活
案例简介
“我想提出离婚,原因是男方父母总插手我们的婚姻生活。”近日,锦州市妇女联合会12338维权热线接到了来自王女士的求助电话。经了解,在婚姻生活中,王女士和丈夫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生活琐事而生气,但并没有大矛盾,可是一旦公公婆婆知道了,老两口就会立刻参与其中,越理越乱。王女士的丈夫性格老实内向,平时听惯了父母的话,每当父母插手自己婚姻琐事的时候都没有态度,这让王女士很恼火。
调解过程
电话咨询后,夫妻双方来到锦州市妇联婚姻家庭调解室。面对王女士激动的情绪,妇联婚姻家庭调解员段笑那首先表示关切,并关心王女士的心理状况,然后对事情的细节逐一核实和澄清。
“父母‘过剩的爱’有时会变成一种负担。”当段笑那问询男方对离婚的看法时,男方表示并不想离婚。看似因长辈等外界因素引起矛盾,实则是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找到了问题症结,段笑那开展分头谈话。女方表示真正在乎的是男方没有任何态度,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经调解,男方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愿意和妻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做好父母的工作,保持在婚姻家庭中应有的界限。
“老年人要学会对孩子放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你们说对不对?”段笑那也对到场的男方父母单独做了工作,进行了婚姻观、家庭观教育,老人也认识到不妥之处,表示愿意及时调整。
经回访得知,王女士夫妻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男方父母努力做到少插手儿子儿媳的婚姻琐事,各种关系得到缓和,婚姻生活进入了正轨。
调解员说
段笑那:造成冲动离婚的原因很多,关键是理清核心问题,评估双方的情感状态,对能量较低的一方充分赋能,为主导离婚的一方找到新的希望。另外,老人不要过多参与到子女的婚姻中,保持中立和适当的距离尤为重要;在婆媳矛盾中,丈夫要顾全大局,协调各方关系,起到调和作用,才有益于化解矛盾,促进婚姻关系健康发展。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董楠 黄硕 王璐璐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