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情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调解家庭矛盾,最好在讲理的同时多讲情,过分争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伤害感情。
本期选取的三个案例,家庭矛盾就是依靠“讲情”一一化解的。
编号019
老人子女生矛盾 热心民警巧化解
矛盾焦点:子女照顾老人不尽心
案例简介
11月8日9时,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北陵派出所魅力之城社区民警孔笛在开展日常社区勤务工作时,看到居民牛大妈在北广场低着头抹眼泪,立即走过去询问老人发生了什么事。
牛大妈说:“我都95岁了,6个孩子都不管我了,还对我态度生硬,挑我这不好,嫌弃我那不咋样的。”说完老人又哭了起来。
调解过程
孔笛听到老人诉说后,首先安抚老人情绪,待老人平静下来,询问牛大妈:“您吃早饭了吗?现在有人照顾吗?”牛大妈说:“没人管我吃早饭,现在小儿子陪我住,儿子脾气不好,可‘驴’了。”孔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我陪您一起回家,做做您儿子的工作。”
随后,孔笛带领社区辅警逄璐嘉将老人送回家。开门的是牛大妈的小儿子王某,表明来意后,孔笛询问王某:“早上发生了什么事?”王某说:“我早上做好了饭,我母亲不吃,因为饭菜不可口,我说了她几句,一时言语不合发生争吵,她就生气了,自己下楼了。”
民警对王某说:“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不仅要尽力还要尽心,不要让老人伤心。”因为王某已经照顾老人两个月了,自己年龄也不小了,照顾起老人来十分吃力,所以情绪确实有些急躁。
原本,子女们是轮流照顾牛大妈的。但前阶段,牛大妈在小女儿家,小女儿让牛大妈住仓库,牛大妈一气之下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牛大妈说:“女儿不肯来,就小儿子愿意来照顾我,我太伤心了,养这么多儿女没人管我。”说完又哭了。民警立刻要来牛大妈子女们的电话,让在沈阳的子女都过来开个家庭会议,老人的子女听说民警介入了,都答应来到老人家希望民警给调解一下。
孔笛告诉牛大妈子女:“牛大妈95岁高龄了,属于高寿了,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善待老母亲,老人把你们拉扯这么大多不易啊!赡养老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听到孔笛的劝说,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孔笛开玩笑地对牛大妈说:“小儿子态度不好,我把他带走,教育他!”牛大妈抬起头一愣,说:“别抓我儿子,说说他就行了。”民警笑着说:“你还是心疼你的儿子啊,我不抓他走。”说完屋子里的人都笑了。
调解员说
孔笛:当父母一天天年迈和老去的时候,作为子女照料父母义不容辞,让年迈的的父母更温馨、更愉悦地生活,把陪伴老人度过生命的每一天当做最好的孝道,不枉父母养育之恩。
民警孔笛正在调解赡养矛盾。
编号020
用亲情劝导 助夫妻和睦
矛盾焦点:赌博引纠纷
案例简介
“你们帮帮我吧,我跟他真是过不下去了。”一天孙某在姐姐的陪同下来到沈阳市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柳岸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寻求帮助。
“我和丈夫张某原是道义某村的村民,我们有一个儿子在上海打工,本来生活还算幸福。可是,自从村里给了拆迁款,他就开始赌博、酗酒、不上班,现在钱都花完了,还怀疑我有外遇。”孙某一边哭一边讲述。
调解过程
“那你本人想好了,一定要离婚吗?”听了孙某的哭诉,调解员徐湘颜询问道:“还有没有和好的可能,离婚后有什么打算?”
孙某说:“如果丈夫可以悔改,为了儿子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可是自己现在在外租房,打工赚的钱都交房租了,有家无处回,希望社区能与张某联系,给出明确的说法。”
了解情况后,徐湘颜觉得这对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如果沟通好了,二人应该能够和好。于是徐湘颜和社区党委书记栾伟光来到张某居住的小区,经走访知情人得知张某患有高血压,说话沟通已有障碍,其儿子在上海,无法帮助父母。栾伟光和徐湘颜当即便到张某家中进行调解。
“你是否想离婚?”徐湘颜询问道。张某没有回答。徐湘颜就耐心、细致地劝导张某。“你应该让妻子回家,这是对你生活的照顾,更是对儿子的交代,你没有经济收入,生活比较拮据,全靠儿子每月寄回生活费,你妻子打工的钱全部用来租房,这也不符合你们家庭自身的情况,妻子在外上班也是为家庭作贡献,你不应该怀疑她,应该对妻子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多一些鼓励才对。”张某终于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好好对妻子,再找个工作赚钱养家。”
经栾伟光和徐湘颜反复劝说,妻子孙某已经返回家中,全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努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调解员说
徐湘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用亲情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既对错误行为加以批评教育,又兼顾当事人的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矛盾双方最终和好。
编号021
分割遗产起纠纷 暖心调解促和谐
矛盾焦点:遗产分配矛盾
案例简介
“你们能帮我们协商好父亲的遗产问题吗?父亲去世后,这几年我们就这事关系恶化,还得请你们帮忙啊。”今年6月22日,赫某某的3个女儿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评理说事站。“父亲生前是退休教师,2019年因病去世,有7个子女,老人过世后我们兄弟姐妹共同操办丧事。”赫某艳说,“之后,我们将老人的房屋等财产出售9.2万元,还有医保二次报销费用几千元,这些钱与相关费用支出的账目都在哥哥弟弟手中,因老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我们全家讨论也是不欢而散,因此剩余的钱款一直没有分配,导致我们兄妹之间关系一度恶化。”街道评理说事站了解情况后,立即让评理说事员佟鹰与赫某艳的其他兄妹联系,并与赫某某老人生前居住地的“村民评理说事点”进行沟通,商定在说事点共同调解协商遗产分配事宜。
调解过程
6月23日,评理说事员佟鹰与赫家7兄妹共同来到评理说事点,并同时邀请了村党支部书记共同参与调解。“当时已将老人生前的积蓄全部花光,每笔开销都有记录及见证人。目前只剩下卖房的9.2万元和医保二次报销的7000元钱,共计9.9万元没有分配。后期因为大哥、二哥对自己不信任,认为自己账目有问题,就将9.9万元和账本都交给大哥保管。”负责记账的老五赫某亮说。
听完赫某亮的陈述后,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向兄妹几人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篇),告知兄妹7人有同等的继承权利,是可以对遗产进行平均分配的。
此时,赫某亮拿出自己的记账本,细数这些年自己忙前忙后的花销。老三赫某艳也讲述这些年为父亲的花销,现场大家各不相让。
为了缓和现场气氛,评理说事员们马上分别对7兄妹开展工作,对情绪激动的单独劝解,以唠家常的方式细致了解赫家的情况。然后评理说事员以亲情为切入点,反复多次与7兄妹进行交流沟通。“我们都好久没这样坐在一起好好说说话了。”7兄妹说,“老大、老二为家庭付出很多,现在他们年龄大了生活不容易,可以多分一些,比起金钱,兄弟姐妹间的亲情和睦才更重要。”在数小时的耐心调解和亲情的感召下,赫家兄妹终于达成调解意愿。
调解员说
佟鹰:这是一起因遗产分配问题引发的纠纷,遗产本是逝者留给亲人的一份慰藉,然而也有可能成为亲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导火索。我们在调解此案时,不仅理清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修复了彼此之间的亲情,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各方的思想工作,从而化解家庭矛盾纠纷。
本版稿件由 记者 任晓霞 栾岚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