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俗话说两口子床头吵架床尾和,居家过日子,夫妻之间发生一点小矛盾很正常。但如果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影响夫妻感情不说,还容易使小纠纷变成大矛盾。
本期的三个矛盾纠纷都是来自于夫妻之间,那么面对夫妻之间的矛盾,调解员该从哪些关键点入手调解呢?
编号016
唤起美好回忆 找回“心的方向”
关键词:家庭暴力 心理疏导
案例简介
7月的一天,容颜憔悴、面部还带有淤青的艾女士来到凌海市人民法院,她含泪哭诉,从去年起,丈夫因朋友的几句闲话,就对她产生怀疑,从无端指责到破口大骂。
“上个月,他还动手把我打得浑身是伤,我整整住了一个月的医院。”艾女士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掉下眼泪,她还挽起袖子给法官看自己仍未痊愈的伤口。
“我不想离婚,但是我也真害怕,怕他再动手打我,我觉得日子已经没法过了……”丈夫邓某的家暴行为,给艾某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于是她来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调解过程
经承办法官了解,夫妻二人勤劳肯干,共同经营一家炸串店,并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原本富足、夫妻关系和睦,因邓某听了朋友们的闲话,才对妻子产生猜疑,最终导致家庭暴力事件。
经双方同意,承办法官李玲组织诉前调解。调解过程中,李法官为双方讲解了《反家庭暴力法》,让邓某明确家庭暴力并不只是家庭内部的矛盾,而是要承担法律后果,也让艾某了解了,自己遭受家庭暴力后,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面对出现家暴的家庭,要用情共情、用理沟通、用法约束,要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找出问题所在。”随后,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调解员与李法官一起为双方做心理疏导。
通过凌海市法院制作的短视频 “幸福家庭微课堂”,这对夫妻被唤起了曾经的美好生活的回忆,艾女士也表达了自己多年来为家庭尽心尽力,却被误解、怀疑后感到的痛苦和委屈。邓某也了解到,是因为自己的敏感多疑和缺乏安全感,使得自己长期焦虑,并不断猜疑,最终导致他有了暴力的行为。
针对丈夫邓某敏感多疑的特点,心理咨询师还帮助其用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等方式化解症结。
在调解员的疏导下,夫妻二人坦诚相待,互相道出自己的心结与不足。“媳妇儿,是我小心眼儿,是我的错,我不该怀疑你,我一定改!”邓某拿起艾某的手,打在自己的脸上,他还承诺家暴绝不会再发生。
就这样,夫妻二人重新找回了“心的方向”,这场婚姻也解开了矛盾症结。
调解员说
李玲:为守住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公平、正义的“底线”,我们还为艾某建立涉诉涉法事项回访清单,与民政、妇联、司法所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妇联同志参与调解全过程,做好定期回访。
近年来,此类因家暴引起的离婚纠纷案时常发生。家暴并非仅是“家庭事”,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法律为武器,以心理治疗为良药,以多元化解为保障,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抵制,才能真正防止家暴发生。
编号017
纸短情长悉心调解 破镜重圆和好如初
关键词:犯罪服刑 起诉离婚
案例简介
丈夫李某、妻子陈某都已经60多岁。婚后,虽然有时因为琐事发生争吵,但也一直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
2021年,李某因为因刑事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数月。陈某想到李某平日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今又被判刑,感觉脸上无光,更是觉得在左右邻舍面前抬不起头。
陈某一时无法接受现实,思来想去一纸诉状递到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诉请与李某离婚。
办理此案的法官李红考虑到李某在狱中服刑,离婚容易引起其思想波动,不利于其改造,于是便与原告联系,沟通中了解到,双方子女均已成家立业,李某与陈某生活中经常因琐事争吵,但感情并没有破裂,这次李某被判刑,点燃了感情破裂的导火索。
在劝解未成的情况下,李红将自己写的一封信和起诉材料交给了服刑期间的李某。信中,李红不仅向李某释明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希望他能够认真思考二人的婚姻关系,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调解过程
几日后,李红收到了李某的回信。李某在信中说,自己因一时犯错,受到刑事处罚,既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子女,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如今他马上就要服刑完毕,以后一定与原告好好生活,希望法官能帮忙调解,恳请陈某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收到信后,李红经过研判,认为双方有和好的可能,“劝和”是最佳方案。于是李红再次与陈某沟通,针对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从夫妻感情、家庭环境、子女意见等多方面,对陈某进行思想疏导,同时告诉陈某,李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十分珍惜这段40多年的感情,承诺出狱后改过自新,和她好好生活。在李红耐心的劝导和安抚下,陈某冷静下来,决定再给李某一次机会,撤回了诉状,案件以成功调解结束。
前不久,李红对这对夫妇进行电话回访,得知李某刑满已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李某告诉李红:“法官,我出狱回家后,跟我老婆过得很好,千言万语也难表达我的谢意,感谢你们帮我守住了我的家庭!”李某一再向法官道谢,表示自己已经和妻子和好如初。李红闻听,内心倍感欣慰,在电话中勉励李某要做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关爱妻子、关心儿女,对社会有用的人。
调解员说
李红:一直以来,宽甸县法院在家事审判中,注重发挥调解优势,把化解婚姻矛盾当作解决家庭矛盾纠纷的重中之重。自己是法官,在办理家庭矛盾纠纷中,承担着调解员的角色。要想处理好婚姻家庭纠纷,实现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就得贯彻好“柔性司法、亲情修复、多元化解”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家事审判工作机制,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编号018
老人负气出走 细心民警劝回
关键词:离家出走 耐心劝解
案例简介
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标准不仅仅只有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老年人的心理是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关注的重点。
夏大娘的老伴儿刘大爷患有小脑萎缩,前一段,刘大爷和夏大娘吵架后离家出走,还没带手机、现金、身份证和其他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夏大娘的家人遍寻小区周边都没找到刘大爷,所有人都十分焦急。“你说这老头去哪了,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离家出走?”没办法,夏大娘打通了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昆明湖派出所的报警电话。
调解过程
接到夏大娘的求助电话后,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昆明湖派出所值班民警陈家维第一时间全力查找刘大爷。经过民警细心工作,询问到刘大爷妹妹时,终于了解到,原来,刘大爷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总感觉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借着这次和老伴儿吵架,就到妹妹家走走。由于出门时着急,没带电话,也记不住家里人的电话号码,刘大爷索性就没有联系家里人。
民警得知情况后,苦口婆心劝解刘大爷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大爷要是觉得在家呆得闷想走走亲戚、串串门,家里人也会十分理解,但一定要和家里人知会一声,免得家里人担心。凡事一定要往好处想,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的平安和好心情也会传递给您的家人。您的子女这么孝顺,工作一天回家后总是抽出时间陪你唠嗑,说明子女还是十分关心您的,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您看,这次您没和家里人说就出门,家里人多担心您,以后可不能再胡思乱想给他们添乱了。”几番劝说下,老人终于打开了心结,与老伴儿一起牵手回了家。
没过几天,夏大娘专程将一面印有“为民排忧情深似海 尽职尽责关爱百姓”字样的锦旗送到昆明湖派出所,对派出所民警热心帮助其找到离家出走的老伴儿一事表示衷心感谢。
调解员说
陈家维:老人年纪大了,性情发生变化,难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与家人发生矛盾。要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就要多陪伴、多关怀他们。特别是作为老人的子女,一定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照顾,这样才能及时化解家庭矛盾,防止老人离家出走,让老人度过健康愉快的晚年生活。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大海 王璐璐 任晓霞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