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社会才会和谐。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复杂多样的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员有何“妙招”?
本期的案例一一为您展示。
编号013
一个父亲四个儿
轮流照顾起纠纷
关键词:高龄老人赡养问题
案例简介
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镇古城子村的刘某某年近百岁,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大儿子和四儿子在外市居住,二儿子和三儿子住在同村。刘某某的老伴儿去世多年,在身体尚好、生活能够自理时,刘某某始终保持着独居生活。今年年初,刘某某在院子里摔了一跤,致右脚脚踝骨折,活动受限,饮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经家庭内部协商,四个儿子轮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一个月一轮。依照商定,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按照约定接父亲回家赡养,轮到三儿子的时候,他和妻子却变了卦,本来约定好的程序也乱了。
调解过程
“这个事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兄弟之间会产生隔阂,更重要的是伤了老人的心。”古城子村党支部书记、村调解委员会主任邸旭得知情况后与三名调解员一起上门调解。
“说得好好的,咋就变卦了,是不是有啥难处?”面对刘某某的三儿子、三儿媳,邸旭等人首先认真倾听他们的苦衷和拒绝赡养老人的理由。这一问,果然有隐情。
“我就是心理不平衡,我家有个老宅基地,现在老二的小子占着呢!另外我和媳妇身体也不好,照顾不动。”
听完之后,邸旭开始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兄弟骨肉至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等家常嗑唠起,唠兄弟之间的亲情和老人抚养子女的艰辛,以亲情为切入点。
人心都是肉长的,刘家三儿子的心逐渐软和了,在其放下抵触情绪后,调解员又趁热打铁向其普及民法典关于家庭关系中的赡养义务条文。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劝说和普法,家庭矛盾终得化解。
然而不久,刘家再起变故,这回问题出在四儿子身上。
“他们几个要么住一个村,要么离得近,就我在新民住,太远了,接送一回得不少路费,我的付出比他们多!”在电话里,刘家的四儿子向邸旭说明了理由。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咋赡养老人就不能齐心合力了?退一万步讲,老爷子这岁数了,你们还有多少尽孝的时间?”
在邸旭的开导之下,老四和媳妇的心结也打开了,欣然接走了老父亲。
调解员说
邸旭:家庭矛盾往往都是因为一个“结”,并不一定是多大的事,但这个“结”打不开,事情就僵在那儿,而一家人又往往是当局者迷,所以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解特别重要,话说开,理说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编号014
分割遗产有争议
公平分配定风波
关键词:遗产分配不明 兄妹关系恶化
案例简介
“你们能帮我们协商好父亲的遗产问题吗?”6月22日,赫某某的3个女儿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街道评理说事站。
赫某艳说:“父亲去世后,我们将老人的房屋等财产出售,得到9.2万元,还有医保二次报销费用几千元,这些钱与相关费用支出的账目都在哥哥弟弟手中,因老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因此剩余的钱款一直没有分配。”街道评理说事站了解情况后,立即让评理说事员佟鹰与赫某艳联系,并与赫某某老人生前居住村的评理说事点进行沟通,商定在村评理说事点共同调解协商遗产分配事宜。
调解过程
6月23日,评理说事员佟鹰与赫家七兄妹共同来到村评理说事点,并同时邀请村干部共同参与调解。“目前只剩下卖房的9.2万元和医保二次报销的7000元钱,共计9.9万元没有分配。后期因为大哥、二哥不信任,认为账目有问题,就将9.9万元和账本都交给大哥保管。”负责记账的老五赫某亮说。
听完赫某亮的陈述后,街道调委会调解员向兄妹几人讲解了民法典(继承篇),告知兄妹七人有同等的继承权利,是可以对遗产进行平均分配的。
此时,赫某亮拿出自己的记账本,细数这些年忙前忙后的花销。老三赫某艳也列出了这些年为父亲的花销,这时,赫某昌情绪激动地说:“这是你自己愿意办的,跟我们没关系,你这钱不应该算!”现场几人各不相让。
为了缓和气氛,评理说事员们马上分别对七兄妹开展工作,以亲情为切入点,反复多次与七兄妹进行交流沟通。最终,兄妹几个说:“老大、老二年龄大了可以多分一些,比起金钱,兄弟姊妹之间的亲情和睦更重要。”在数小时的耐心调解和亲情的感召下,终于,赫家兄妹达成调解意愿。
调解员说
佟鹰:这是一起因遗产分配问题引发的纠纷,遗产本是逝者留给亲人的一份慰藉,然而也有可能成为亲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导火索。我们在调解此案时,不仅理清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修复了彼此之间的亲情,在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各方思想工作,在互谅互让的前提下友好协商解决,从而化解家庭矛盾纠纷。
编号015
家庭变故结心结
耐心疏导获新生
关键词:父亲突然离世 母女感情破裂
案例简介
小宁(化名)是名高中女生,品学兼优,家庭和睦。但是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她原本安稳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一时间,小宁接受不了父亲的去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小宁的变化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忍不住说了她几句,小宁就和母亲吵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宁母亲发现小宁变化越来越大,不仅学习不再上心,性格也越来越叛逆,母亲无奈之下找到了社区调解员,希望调解员能帮帮忙。
调解过程
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清荣社区调解员牛丽丽接待了小宁母亲,她对一边哭一边倾诉的小宁母亲说:“您别着急,毕竟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孩子心里有波动很正常,特别她还处在青春期,叛逆也正常。等她有时间,我好好和她聊聊。”
在安抚了小宁母亲后,牛丽丽多次在小宁休息时找到她,像朋友一样和小宁聊天,倾听小宁的心声。慢慢地,牛丽丽了解到,父亲的突然去世让这个女孩心里有个结,她甚至觉得同学都歧视她,对同学的关心也特别敏感。
了解到小宁的心理后,牛丽丽联系了社区心理医生志愿者,志愿者从专业的角度对小宁进行了疏导,让孩子打开了心结。
同时,牛丽丽又找到小宁母亲对她说:“我们已经了解了孩子的想法,现在正在努力为其疏导,也希望你在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只盯着学习成绩,指责她,相信你多关心孩子,她一定能够重新走上正轨。”
就这样,通过3个多月的耐心疏导,小宁果真解开了心结,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小宁母亲也转变了心态,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两人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调解员说
牛丽丽:小宁是因为家庭变故心态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青春期而产生了心理变化,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化,家长都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疏导。调解员在面对此类矛盾纠纷时,更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谈心,了解并理解他们心中所想,才能找到心结解决问题。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滢乐 郑子超 栾岚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