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某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为多名农户垫付了水费,事后这些农户却无意偿还,卞某一气之下将这些农户告上了法庭。今年国庆节前夕,海城市人民法院牛庄人民法庭调解员王兴宝冒雨驱车赶往事发地,一户一户地进行调解。坐在被告家炕沿上,王兴宝推心置腹地与被告拉家常、谈家事,从两家多年前鸡毛蒜皮的小矛盾聊到如今改革开放的惠农政策,甚至连院里饲养的十几头牛也“客串”了一把调解素材。最终,以调解结果为突破口,在与四户签订调解协议之后,另外十几个案件的当事人都承诺尽快与卞某签订调解协议。
从坐上炕沿的那一刻起,王兴宝就把自己当成了被告的“家里人”,他把法律条款融入家常嗑里,句句入情入理,字字饱含真情,让被告既能接受,又心甘情愿。
一个个小矛盾的成功化解,成为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建设不断前行的生动注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是深化平安建设的有力抓手。基层汇聚了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也集中了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纲举则目张。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指出了一条科学路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前,辽宁振兴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枫桥之花”瓣瓣香——矛盾化解100例,旨在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全省基层矛盾化解真实案例,总结推广全省各地、各行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基层工作者提供借鉴、指导。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创新方式、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能在破解矛盾中找到新思路新模式,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新办法新经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