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您看我这遗嘱写得行不行?”“继承父母的房子到底咋办理?”近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中山社区活动室内人头攒动,摆满宣传册的桌子前坐满居民。沈阳市沈阳公证处的党员公证员们化身“法律答疑员”,深入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活动,将政务公开日活动搬进社区,用“面对面”普法、“心贴心”服务,为居民送上实打实的公证法律服务 “大礼包”。
活动现场,党员公证员详细介绍沈阳公证处七项便民利民措施、法律援助范围,并手持普法手册,边发放《公证便民服务指南》边对居民说:“有房产、遗嘱、继承方面的问题,都能来问问!”不少老人拉着公证员的手问:“我想把房子留给孙子,不公证行不行?”公证员结合真实案例耐心解释:“您看这个案例,没公证的遗嘱容易产生纠纷,公证能帮您把财产安排得明明白白。” 随着讲解深入,提问的群众越来越多,有人举着房产证认真记录,有人掏出手机拍下重点法条。
针对婚姻家庭、遗产继承、房产委托等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公证员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互动问答”的形式,把复杂的公证流程变成大白话。当听到 “遗嘱公证能避免子女因财产起争执”时,68岁的张阿姨连连点头:“以前觉得公证离生活很远,原来和养老、财产传承这么有关系!”
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余人次,多位公证员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承诺“随时为大家服务”。
“把公证服务从办事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就是要让政务公开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沈阳公证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七项便民利民措施、法律援助范围,更通过“零距离”沟通,让居民感受到法治温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证处将持续开展“公证进万家”行动,走进企业、商会、养老院等场所,用透明化、便民化、专业化的服务,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党员公证员在中山社区为居民介绍沈阳公证处七项便民利民措施、法律援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