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常挂心间的“营商地图”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彭博 记者 关月 马琳 | 发布时间: 2023-12-07 09:20

  近日,位于鞍山市立山区红岭家园26号楼的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法院高新审判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来开庭或者咨询的群众在立案窗口、审判法庭、调解室等区域等待着、问询着……来往人员摩肩接踵。

  临近9时,已排庭的当事人“呼”地涌进来。“不好意思,我得先去开庭了。”接受采访的正是高新审判团队负责人付玉,她脱下西服换上法官袍。只有5平方米的紧凑“小户型”放不下一面穿衣镜,付玉习惯性地对着玻璃门“照了照”,拿起案卷匆匆而去。

  采访是在开庭前和开庭间隙完成的。

  高新审判团队成立于2020年9月底,集中办理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商事案件,是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工作触角,坚持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次创新和探索。

  高新区近年来相继获批国家柔性输配电及冶金自动化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资质和荣誉,入驻企业众多。

  今年,高新审判区受理涉企案件约占立山区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的54.2%,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责任大、担子重。

  “3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断成长,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理念,交出了做实为大局服务、安商惠企的优质‘答卷’。”立山区法院院长高勇告诉记者,该团队年均办案量1905件,法官人均办案量超过600件,年均结案率95.62%,年均调解撤诉率60.7%。

  数中有术。采访中,付玉反复提到了两个词:原则、意识,即始终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和秉持“如我在诉”的意识。

  “就在你坐的这个位置,那个案子的原告夫妻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开庭间隙,付玉回忆起一起承揽合同纠纷。

  被告某科技公司承揽了一项信息化工程项目,原告某电子商行分包了其中的监控分项工程,双方合同约定了“背靠背”支付条款——被告需依据甲方付款进度支付原告工程款。

  原告起诉时,工程已经竣工两年,但一直未验收决算,原告得到的工程款金额不足30%,已无力支付工人工资。而被告迫于维护与甲方的合作关系,一直未起诉甲方主张权利,无奈之下,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给付剩余的工程款及利息213万余元。

  第一次开庭,双方就不足20万元的工作量差额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如果走鉴定程序,鉴定费对双方来说都是额外的负担,且鉴定周期较长……”一连几天,付玉都在寻找该案件的突破口。一天,付玉从法庭一出来,就看到原告某电子商行经营者郭某夫妻等在门外,欲言又止的表情让付玉敏锐地察觉到二人有“心结”。

  原来,因被告注册地就在高新区,再加上双方“谈崩”时被告的表态,原告一直对此次诉讼结果“存疑”。

  一句“请坐”、两杯热水、一次倾听,付玉便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待情绪平稳后,付玉明确表态:“不管双方规模差多少,谁更有社会影响力,法院都会平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你要相信我们会作出公正的裁决。”随后,还从减轻双方诉累的角度换位思考,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工作,最终,那句“双输不如双赢”打消了二人的顾虑,一个多小时之后,他们安心地离开了。

  直到该案顺利调解,付玉前后接到了郭某的来电六七次,有时已是晚间,“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给你答疑。”付玉用真心换来了信任和案件的转机。经与双方约谈调解,付玉提出的“双赢”方案被双方欣然接受:由被告先分期支付双方确定无争议金额200万元,后续差额待甲方决算后双方另行结算,既保证了原、被告企业正常运转,又维护了原、被告与甲方的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郭某已收到被告按期给付的工程款4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他坚信通过司法途径能够获得真正的公平正义。

  把手上的案子都一件一件办好,让当事人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是高新审判团队共同的追求。在付玉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幅“营商地图”:在市区地图上把辖区“画”出来,蜿蜒的黑色曲线最终围成了一个封闭的图形。每一个“小区域”都有着代表性的诉讼类型,这些,同样被团队全员常挂心间。

高新审判团队负责人付玉办公室的“营商地图”

高新审判团队负责人付玉办公室的“营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