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瓦房店市人民法院针对物业行业监管部门的司法建议获得积极反馈之后初见成效,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收案量有了明显下降。现在,收缴物业费惯例节点再次到来,业主对于高质量物业服务的急难愁盼、物业服务企业对于回收经营现金流的客观需求成为了瓦房店市法院立案庭和城区派出法庭的法官们放心不下的“心头事”。
齐聚一堂聊服务
“民生需要保障,营商环境也要优化,既然矛盾风险是潜在的,那么我们就主动出击,止讼于未发,先把实事做起来!”瓦房店市法院岭东人民法庭庭长孙志宏与立案庭副庭长沈海洁、栾雪研判之后,一拍即合,起草文书、分析类案、联络社区和企业,3人分工协作,迅速组织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这场座谈会涉及法院、大连经理人联合会房地产物业行业工作委员会瓦房店分会、市内4个重点街道社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4个物业服务企业,4方主体齐聚一堂,共同致力于提升瓦房店市物业服务品质,最大限度化解诱发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潜在风险。
标本兼治开良方
“治标为先,治本为要,标本兼治。”如果把个案的审理比作治标,那么凝聚着审判经验的司法建议便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治本“良药”。在本次座谈会上集中发布的司法建议即是围绕物业合同纠纷在参加座谈的重点社区、代表性企业的个案特点形成的“靶向式”司法建议,涵盖完善物业费收缴工作流程、强化契约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履行公开公示业务、延伸物业服务功能等方面,直面问题、导向精准。岭东法庭庭长孙志宏,立案庭副庭长沈海洁、栾雪在听取被建议单位意见和企业经营的实际困难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以案释法,向被建议单位逐一讲解每一项司法建议的起草动因、具体事例、法律规定、责任分配、业主诉求、效果期待,分析司法建议的可行性,与被建议单位共同研究推动问题整改的实现路径,争取被建议单位对司法建议的认可和理解,最大限度扫除司法建议落地落实的认知障碍。
件件回函见成效
“我司深感贵院对物业服务管理、服务功能延伸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我司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客服、工程维修、保洁、秩序维护、电梯维保单位针对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我司近期将重点解决业主房屋漏水问题,对公共区域加强维修力度,对已超质保期且漏水严重的房屋,我司将配合社区、街道、住建局现场调研、论证,尽快推进启动房屋维修基金申请工作,确保业主安居乐业。”“我司今后坚决杜绝因追求利润而减少物业成本开支的现象,全力避免因物业服务质量而引发与业主之间的物业纠纷。”……一份份回函内容所折射出的不仅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反馈,更承载了其郑重诚恳的履约承诺。瓦房店市法院立案庭、岭东法庭积极探索止讼于未发,通过司法建议这种柔性监督方式有效沟通、及时协调、对症下药,督促物业规范服务方式,赢得了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广大业主的认可,有效实现了诉源治理,彰显了刚性效果。
俗话说:“买房一下子,物业一辈子。”在瓦房店市法院法官们的眼里,物业管理服务从来不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其中关系着基层社会治理、业主切身利益、群众安居乐业的“大民生”。“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瓦房店市法院加强司法建议的精准性、可操作性,善用、活用司法建议这一柔性制度,着眼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续写能动司法新篇章,努力实现向“双赢多赢共赢”的飞跃。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