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立案、集约送达、融合法庭打破“数字鸿沟”……法治服务“不打烊”,司法为民不止步。近年来,沈阳法院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积极拓展智慧法院应用场景,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使沈阳法院特色诉讼服务品牌成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强大助力。
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认真为群众讲解相关流程
“码”上立案 便捷高效
“我这是个民间借贷的事,裁决书已经生效了,对方还不还钱,想申请执行,怎么才能快点立上案?”10月23日14时,一名中年男子行色匆匆地来到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窗口,“您往那边看,有个二维码,扫码办理非常方便、快捷。”窗口工作人员当即向其指明诉讼服务中心内张贴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辽宁”小程序二维码,并进行了操作指导,“比我想象的快多了,到法院办事都能扫码了,真好!”办理过程中,该男子一边学一边频频点头。
15分钟后,网上立案流程即顺利完成。
据了解,近年来,沈阳法院全面推行“厅网线询”多轨并行的诉讼服务——即通过诉讼服务大厅、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辽宁)、辽宁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诉讼指引、便民服务、诉讼辅助、纠纷解决、审判事务等诉讼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沈阳法院处理在线立案申请8.12万件。“在沈阳中院,网上立案率已达到近80%,这充分表明,全面推进线上立案工作取得实效,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愿意选择更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采访中,沈阳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助理张中野这样说道。
电子文书 分秒送达
“叮!”大连某公司代理人王力江(化名)的手机响了,进来了一条短信。他知道,这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相关案件裁定书,因为1分钟前他接到了该院集约送达中心送达专员的来电。
打开短信界面,点击链接,一个盖有公章的电子版裁定书映入眼帘,放大查看,字迹清晰、阅读便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中院集约送达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来即秉持以电子送达平台为依托,实行诉讼文书的线上、线下集约送达。
电子送达流程方便快捷,在立案阶段,当事人即可在线下立案窗口或者网络立案平台中选择包含邮寄、短信、电子邮箱、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文书送达。如当事人在立案过程中选择同意以短信方式送达,集约送达中心即向当事人预留手机号码发送附有文书链接的短信。
今年以来,沈阳地区15家基层法院全部成立电子送达分中心,均能为当事人提供快速、集约化的送达服务,两级法院电子送达率已超过90%,处理文书接近15万件。
融合互联 赋能审判
2022年年底,沈阳中院信息化处在全省率先实现“智慧法院专网庭审+互联网庭审+多点远程提讯”多种庭审方式融合互联,解决了跨地域、跨网络的各诉讼主体不能同步参与庭审的“开庭难”问题,高效助力刑事审判庭审理了一起重大复杂刑事案件。
沈阳中院信息化处工作人员孙广涛告诉记者,此案件涉及8名被告,分散羁押在多个看守所,诉讼参与人遍布4省8市,远程提讯系统、互联网庭审系统、智慧法院专网庭审系统,3个系统彼此独立,数据接口不打通,实现不了“屏对屏”“面对面”。“我们多次组织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召开技术研讨会,解决技术屏障,在保障网络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成功将第九法庭升级改造成3个系统互联互通的融合法庭。”孙广涛说道。
开庭当天,法官、书记员、现场当事人在法院专网参与庭审,当事人在互联网远程参与庭审,多方庭审参与人在跨网络的庭审环境中无延迟、稳定地进行音视频沟通和举证质证;实时笔录、法官音视频画面、当事人音视频画面等内容亦能安全流转……
向科技要效率。从智慧法院专网庭审系统,到远程提讯系统,再到融合法庭的升级,各类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在大幅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诉讼服务需求。沈阳法院正以全方位“智慧”服务的司法图景,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从而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