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法庭工作站夜间也“办案”——大连海事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经验采撷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3-08-17 12:18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巡展

  设立“一站式分调裁审”窗口,组建“速裁团队”,打造“少数法官解决多数简单案件、多数法官解决少数复杂案件”的分调裁审新模式;完善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公正高效规范执行,上线运行“智慧执行”APP,打通执行难的堵点,及时兑现群众胜诉权益;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为群众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解纷服务……

  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大连海事法院用一个个实招化解审判执行工作中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日前,大连海事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这份荣誉背后,是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船员李某拿到执行款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对执行法官表达由衷的感谢。得到群众这样的评价,源自大连海事法院执行法官的真心付出。

4

长海法庭庭长孙玉传(中)、法官程鑫(右)到海洋牧场调研。

  积极融入驻地多元解纷体系

  在积极参与“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中,大连海事法院坚决克服“过关”和“交卷”思想,以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推进法院各项活动,把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法院的中心工作中,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加强贯彻落实全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意见、争创人民法庭“五化”建设。

  大连海事法院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促进规范司法。严格落实“三个规定”,印发本院《“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操作手册》,增大提醒督促和通报力度。

  在司法服务上做加法,在矛盾纠纷上做减法。大连海事法院通过诉源治理助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融入驻地多元解纷体系,建立健全了“法院+诉前调解+法律援助”解纷模式,继续加大与大连市司法局的深度协作,持续发挥大连市人民调解中心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大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职律师的优势作用,与大连海事法院速裁团队密切配合,为来法院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务,多节点、多渠道营造和谐稳定法治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下”方式,加强调解软硬件建设,配齐配优调解场所,最大限度发挥特邀调解员解决纠纷的能力与作用,制定《诉前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促进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与审判工作顺畅衔接,切实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努力打造大调解新格局。

5

执行局法官李运来(右三)在扣押外籍船舶时向外籍船员说明情况,并询问外籍船员有无需要解决的困难。

  执行不放弃帮船员讨回被拖欠工资

  民生连着民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船舶经营人孙某雇佣船员出海打鱼,渔获颇丰,然而却拖欠了十余名船员近3年的工资,船员胜诉后申请法院执行。

  执行干警通过网络查控及线下传统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孙某名下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存款,也没有其他财产。被执行人孙某经常出海,为顺利执行案件,执行干警放弃休息时间,多次趁着清晨、深夜等时间,往返120公里前往孙某家中找其面谈。然而,孙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还款。执行法官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千方百计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随时准备强制执行。

  正在执行干警努力执行案件时,突然得知孙某出海时,在海上意外死亡。被拖欠工资的船员现在负债累累,家有老人的没钱赡养,家有孩子的没钱上学……执行干警没有轻言放弃,而是耐心做孙某家属工作。最终孙某家属被执行干警打动,决定偿付孙某所欠船员工资。

  船员李某拿到执行款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为执行干警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

  2022年4月至10月,大连海事法院执行局开展为期6个月的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对涉民生案件加大执行力度,开辟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审查立案。将超期发放案款纳入执行干警考核办法,充分运用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系统和“一案一账号”案款管理系统功能,指挥中心设专人时刻关注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风险预警,齐抓共管,不明款常态化“清零”。执行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达到100%。

  海岛法庭24小时提供服务

  为解决渔民出海作业时间、县际航班开航时间没有定时,而法庭工作时间固定的冲突,大连海事法院长海法庭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在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生产模式及传统作业习惯的基础上,设立了“海岛星空”夜间法庭工作站,当事人可以24小时随时领取各种文书而不受办公时间限制,更为方便灵活、高效安全。该创新举措一经推出,即受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针对海岛案件当事人交通不便、诉讼困难的实际情况,法庭利用便携式科技法庭到群众身边办案。通过开展上岛开庭、普法宣传等“送法上岛”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主动向渔民讲解船舶买卖、船员劳务、海上人身损害、海洋渔业经营等相关法律问题。

  多年来,大连海事法院秉承“公正、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妥善审理大量涉民生海事海商案件,取得良好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落实诉讼服务“十项承诺”,采取有效措施,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法妥善审理、执行涉劳动争议等民生领域案件和劳资用工、买卖合同、物流运输等案件,全面开通特殊案件“绿色通道”,提供“海事特色诉讼服务”,诉讼服务指标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平台排名位列全省法院前列。


  法官耐心沟通化解三方纠纷

  2022年4月1日,被告大连某劳务服务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某来到大连海事法院,将写有“执法公正,情系百姓”8个大字的鲜红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案件承办人赵岩峰的手中,表达对大连海事法院为民司法、为企业解纷的感谢。

  时间回溯到2019年9月,大连某中介公司介绍船员李某在海上工作时得知父亲去世伤心过度,精神受到刺激,要挟船只立即在进港后让他离船返家。因李某中途胁迫船只进港,给船东造成巨额损失,在结算工资时,彼此产生分歧,2022年3月15日,李某将中介公司和船东起诉至大连海事法院。

  赵岩峰针对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多次通过电话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一面劝解原告李某,一面跟中介公司和船东沟通,指导协商解决的方案。通过网上调解、电话沟通,三方被法官的真情所打动,从立案到结案仅用3天时间,使李某、中介公司和船东三方化干戈为玉帛。

  胜诉者欢欣鼓舞、败诉者心悦诚服,就是对法院工作最大的肯定。大连海事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平正义,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把法治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