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这是最基本的党性原则。如何既能深入群众又能让干警在服务群众中成长,扎实实践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业务提升、队伍建设,我们探索确立了这个形式。”——问及为什么要创设工作站时,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文革说。
6月6日,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法院的第19个党员法官工作站在沈南商会正式揭牌,在区划地图上,覆盖了12个街道、3个社区、1个乡村、1个学校和2个行业协会的党员法官工作站星罗棋布,呈现出一个多边形的图案。
3年多以来,苏家屯区法院依靠工作站逐步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诉源治理工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员的名义作出新的响亮回答,付诸新的实际行动,打造出具有法院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驻苏家屯区食品企业商会党员法官工作站的民一庭党支部,走进辖区企业开展普法讲座及座谈活动。
诉调对接
探索多方合作
2020年10月14日,午饭时间刚过,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姚千街道康宁营村评理说事点就坐满了人,“老袁家的事儿今天能来个法官给解决……”“是,我都听说了,法院在这儿有个党员工作站……”说事点现场,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而对这次评理说事联席会最为期待的就是赡养纠纷的当事人袁奶奶,老人已经86岁高龄,共生养了6名儿女。因其中3个儿子认为母亲分割财产不均拒绝赡养老人,在中秋之夜竟将老人赶出家门。因无人接管,老人被迫在派出所留宿一夜。
袁奶奶找到了苏家屯区司法局白清姚千司法所,向所长文蕾咨询起诉事宜并请求帮助。“咱们街道有个党员法官工作站,法官能来现场办案,我替您约时间!”10月14日下午,苏家屯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郭晓宁应邀前来。
在分别听袁奶奶及其二儿子、三儿媳等众多当事人陈述案情后,调解员们归纳出了两套解决方案:6名子女轮流接入家中照顾;或者是依照老人心愿常住二女儿家,其他5名子女每人每月拿500元赡养费。
“这钱我不掏!”“我也不同意,凭啥财产都给了姑娘,回头让我们拿钱养老?”调解现场,老人的儿子、儿媳满脸怨气拍案而起,指责老人背地里将存款转给3个女儿“太偏心”,场面一度失控。
“你们听我说一句!老人的钱,愿意给谁就可以给谁,但你们做子女的,不赡养老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郭晓宁冷静又自带威严的声音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场面平静下来后,郭晓宁结合案情给现场群众和当事人“以案说法”,一转眼1个多小时过去了,袁奶奶和子女们最终决定采取第二套方案,几方自愿签署了赡养协议。
临走时,袁奶奶紧紧攥着郭晓宁的手不愿放开。郭晓宁认真地向老人承诺:“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们党员法官工作站会持续关注您的赡养情况。”
此次党员法官参与普法宣传及评理说事诉调对接,是该院在全区所有街道陆续成立工作站后,基层司法部门与基层政府组织多方合作的初次探索实践。工作站成立之后,党员法官们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为群众节省诉讼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据了解,2020年以来,该院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智能等优势,开通直连各街道社区的视频调解功能,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线上调解三线并行,截至今年5月底,诉前调解纠纷16946件,占全院一审民事案件的49.8%。“党员身份,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行动。” 王文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说,依法办案是‘基本线’,那党员法官必须做到‘达标线’,做思想上和工作上的急先锋。”
功能延展
普法及时有效
4月14日,在苏家屯区解放街道葵花社区,当记者提起党员法官工作站时,社区党委书记王贵霞连连称赞。
“本身我们就挨着区法院,就是‘好邻居’,工作站成立之后,法官们来得更频了,帮着调解纠纷矛盾、开普法课堂,党员来到了‘家门口’,大幅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的穿透力。”
踏实“向下扎”、坚持“向外走”,该院于2020年9月25日“一口气”在覆盖全区全部街道及个别社区揭牌14个党员法官工作站后,还着眼于法治思维解决涉及企业的矛盾问题以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区食品商会和沈阳市第三十中学先后成立了党员法官工作站,给工作站又增加了更丰富的延展。
“十倍价款赔偿如何适用?”“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内容都有啥?”2022年3月15日,在该院驻区食品企业商会党员法官工作站揭牌仪式上,林盛人民法庭法官王洪敏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为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解读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一下子就抓住了企业的关注点。
“感谢法院、营商环境建设局到项目上来,当场发现问题,亲自解决问题,给项目在苏家屯区的经营注入‘强心剂’。”今年4月中旬,该院政治部党支部联合区营商局共同走进澳海地产奎松花园项目,解答企业在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后,该项目董事长马健一再表示感谢。
“我是2021年到苏家屯区法院的,参加了行业协会和学校的党员法官工作站揭牌仪式,从一站一名党员法官到一站一个支部,点上先行、面上推进,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扎实,效果也越来越突出。”被沈阳市第三十中学聘请为法治副校长的苏家屯区法院副院长王忠友告诉记者,在学校设立工作站后,8个月来陆续开展了送法进学校、法治讲堂、观摩庭审、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今年4月底,第18个工作站揭牌仪式后,王文革与幸福基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负责人坐到了一起,就物业服务纠纷听取相关人员意见建议。“群众最有发言权,怎么做到‘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就是站在一边、聊到一处、打成一片,这是每一个党员法官工作站成立的初衷,更是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王文革告诉记者。
苏家屯区法院立案庭党支部在白清姚千街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
发动“红色引擎”
在该院立案庭全员的心里,参与党员法官工作站创设的“第一茬人”郭晓宁是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法官王丽在半年前刚刚加入立案庭党支部,在郭晓宁的带领下,已经到企业和街道的工作站参与了4次普法、调解工作。
普通法官和党员法官究竟有什么区别?
王丽坦言,她也想过直接问郭晓宁,但细心观察体会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在郭晓宁的一言一行当中。“郭庭一直保持着苦干加实干的状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林盛法庭法官付裕是一名入额不到一年的年轻法官,他告诉记者,自己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才加入了工作站。“在和庭长参加工作站活动时,听群众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案结事了’,我近期也有了切身体会了。”为了继承去世12年父亲的企业年金,当事人唐女士和父亲曾就职的单位“博弈”了12年,企业年金已经依法由第三方托管,却没有详细指导唐女士办理方法。“我在结案之后,帮助唐女士联系第三方托管单位领取了企业年金。没想到收获了法官生涯中第一面锦旗,还在支部主题党日中作为庭内选出的司法为民优秀案例和所有党员分享了办理心得。”
在苏家屯区法院,越来越多的人,虽不是“第一茬人”,却想成为“第一茬人”……
采访中,王文革谈到,打造一支能办案、办好案的政法铁军,是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年多的实践表明,该院全部编入工作站的12个党支部,将每次的多元解纷工作、普法便民活动以及分享“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经历作为支部的“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同审判工作有机融合,完善党员干警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让党员精神和司法为民主题薪火相传,活动主题更鲜明也更加有意义。
孔雀城幸福社区党员法官工作站揭牌当天,王文革以“百年新征程”为题,为社区居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也是该院在工作站开展的第21个主题党日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法院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蕴含精神活力,释放发展动能,让红色力量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