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沈阳经开区法院靠前服务辖区企业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关月 肖雨萌 | 发布时间: 2023-06-15 10:08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将法治环境建设作为营商环境建设最为突出、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能动司法观念,主动作为、守正创新,通过每一个案件在服务大局中释放司法能量,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在东北制药集团开展普法讲座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在东北制药集团开展普法讲座。

  付出更多时间 帮企业培养“法律明白人”

  6月7日10时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2层的会议室内光线充足,书写声沙沙作响,50余名来自投资发展部,原料销售、制剂销售等子公司的员工代表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上的PPT课件、听着授课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张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

  这场题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知识”的普法讲座,正是经开区法院为东北制药集团量身定制,合同签订阶段、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如何防范?企业内部管理及用工方存在哪些法律风险?PPT课件的五个章节、四个典型案例个个精准滴灌、对症下药。

  记者注意到,张云讲到“合同的审查及管理”部分时,对法务部、办公室、档案室、财务部、销售部等多个细分部门都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建议,员工代表们或低头在笔记上记下重要内容,或低声交流学习心得,短短50分钟的课时,他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您讲的都是我们想听的,太实用了!我们正在加强印章的统一管理、明确审批权限,法官就送来了‘及时雨’。”东北制药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楠这样说道。

  “关于质保金这一项,经常约定产品验收合格后支付,但客户很少出验收报告,这种情况下质保期起算点如何掌握?怎么防范这类风险?”“我还有个私人问题,我家买房3年还没办下来房证,现在该咋办?”授课结束后,员工代表团团围住张云追问法律知识点,张云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双方高效互动,场面热烈而有序。

  “这是我第二次来东北制药集团,每一次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记者抓住难得的“闲暇时刻”开始采访,张云坦言,第一次到东北制药集团做案件调解工作时,曾被企业“为国制药”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传承所打动,“企业员工渴望法律知识的热情出乎意料,现在回想,庭长带我搜集问题、挑选案例,半个月时间改了好几次课件很值得!帮企业培养出一支有着人熟、事熟优势的‘法律明白人’队伍,我们责任在肩。”

  殊不知,张云的这一想法与东北制药集团不谋而合,临行前,她接到了下一次的“普法订单”。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法官回访、参观企业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法官回访、参观企业。

  投入更多精力 助推企业持续良性经营

  带着“新订单”欣然而归的张云一头扎进了庭长张雪的办公室,刚刚顺利调解了东北制药集团又一起案件,听闻普法讲座备受欢迎,张雪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办好案、摸实情、解难题……这笑容里饱含对企业在良性轨道上经营发展的殷殷期待。

  随着张雪的讲述,记者回顾了案情……

  该起案件的原告为江苏某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0月底,原告与被告东北制药集团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后,向其提供低压配电柜产品,后因增值税税率调整,双方又签订多份补充合同修改相关金额。

  原告诉称,被告拖欠货款近170万元,被告则辩称原告存在逾期交货情形,应支付延迟交货违约金,案涉多份合同,双方争执不下。

  “商事主体具有追逐利益、追求纠纷高效解决的特点,一纸判决容易,但不见得取得最佳效果。”本着将诉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该案的审判长——经开区法院副院长赵琳与主审法官张雪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深入研究案情:对于原告来说,资金周转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他们担心案件调解结案无法保证付款期限,而被告作为有口皆碑的知名药企,从长期效应来看,诉讼久拖不决也会影响品牌声誉。做足了功课和准备后,赵琳与张雪分工协作,几次联系双方做工作,最终双方均同意调解。

  今年4月14日,在东北制药集团会议室内,法官现场办案开展“云庭审”,经多轮磋商,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截至发稿前,江苏某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收到东北制药集团给付的全部货款(按照调解协议约定),案件当事人实现了“双赢”。

  记者了解到,该院在商事案件审判中摸索归纳了“三要”原则:凡是能够调解的案件要尽力调解,凡是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要着力调解,凡是当事人有继续合作可能的案件要全力调解。“法律事实清楚的案件,做调解工作要比审判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但高质高效的调解不仅可减轻企业的诉讼成本,更降低了矛盾纠纷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次性化解双方之间的所有矛盾,考验的是我们有没有用心找到破解僵局的着力点,有没有用情去解开他们的‘法结’和‘心结’。”张雪说道。

  倾注更多心血 拿出多项举措强化精准服务

  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产业基地,沈阳的实体经济大多集中在经开区,辖区范围内进驻宝马、普利司通等世界 500 强企业 57 家,特变电工、三生制药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29 家,沈阳机床、三一重装等各类企业 3000 余家,该院涉企案件的数量占比持续保持在70%—80%之间。

  对待涉企案件,经开区法院拿出了不一般的举措和不寻常的力度。

  今年来,为贯彻落实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7”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该院制定和完善了《关于服务保障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形成资源配置科学化、程序分流标准化、送达方式集约化、庭审模式精简化、繁简转换规范化的“利企”审理模式,同时,通过定期走访和专项调研实现“常畅”联络,分类施策帮助企业纾困排忧解难和服务辖区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服务,2022年先后与50余家驻区企业就经营管理、涉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搭建平台推送惠企政策,并协助指导沈阳新昊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沈阳易生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惠帮企@链上沈阳完成注册;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立法律服务联络站,“零距离”保护逾百家小微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为驻区企业建立 “绿色通道”,一天之内完成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已冻结银行账户的替换,使其顺利参加上亿元项目的投标……从2022年初至今年5月底,该院涉企案件调撤率高达70%。

  在该院的党组会议室内,一摞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台账十分显眼,采访中,记者偶遇正在查阅台账的该院院长马凯,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经开区法院坚持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解纷时限上凸显“快”,在解纷成本上注重“低”,在解纷质量上追求“高”,以企业需求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机制创新,再将创新制度的优势更好地应用到护企、帮企、扶企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案案都是试金石,办好每一起案件、向前延伸司法服务就是基层法院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