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掀起“头脑风暴” 聚智司法惠民——全省法院交流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经验做法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23-04-06 10:13

11

会议现场。

  3月30日,全省法院工作会议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会上,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海城市人民法院和盖州市人民法院东城人民法庭作经验介绍。

  经验交流单位: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聚焦主责主业 彰显担当作为

  沈阳法院锚定“上台阶、创一流”工作定位,奋力实现审判质效整体性提升、各项工作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高要求”,强管理提质效。坚持高端引领、高点定位、高频调度、高效落实。统筹推进“一个目标”“两个工程”“三个要求”“四项行动”,组建17个专班,聚焦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务要求和全国副省级城市法院优秀指标明确目标举措,沈阳法院受理、审结,法官人均结案继续领跑全省法院。开展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建强一把手、分管院长、质效专班、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的审判管理大格局,实行“三调度两通报一提示”,审判质效明显提升。

  打造“四大品牌”,保大局增质效。打造执行品牌。开展民生领域专项行动,依法处理解遗办证、处置停缓建项目,执行工作质效位居全省第一。打造“知产”品牌。建成知产法庭,健全“司法区块链+”等创新机制。 打造“破产”品牌。完成系列案件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的审查受理,审结证券公司重整成功第一案。打造“营商”品牌。制定落实省法院出台的依法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司法措施实施意见,深化涉企评估,实行绿码标识,速裁快审涉企纠纷。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位居全省第一。

  创新“四项机制”,严责任强质效。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健全法官考评、案件评查等制度;创新改革配套机制,落实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要求,形成“沈阳经验”;创新多元解纷机制,一审民商事案件降幅达11.92%,省委办公厅发文推广于洪区法院相关做法;创新智审智管机制,健全大数据研判机制,对“四类案件”全流程监管。研发“融合云庭审系统”,诉讼服务网与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

  推进“四个一体”,建铁军保质效。一体推进政治引领与司法办案,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品牌党建阵地,推动“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一体推进人才培养与素能提升。推进“审学研”“评推树”等培养机制,推进青年干部成长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一体推进强基工程与为民服务。优化法庭布局,巡回审判点、司法服务站实质化运行,26家法庭实现“五化”、9家获评示范法庭,新民市法院获评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一体推进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及省法院相关要求,完成整改并建立常态化制度。

  经验交流单位: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紧扣四项重点 聚力四个维度

  大连法院聚焦中心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把牢护航党的二十大主线,在保稳定上彰显服务保障力度。严惩刑事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建设“矛盾风险化解工程”,揭牌“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发布金融审判、非法集资审判白皮书。贯彻省委关于源头治理相关文件,推广“法云调解室”,实行“法官进乡村”,创建“无讼社区”,诉前化解纠纷近4万件。

  把握全面振兴主题,在促发展上展现服务保障深度。出台服务保障大连“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实施意见,“STX”案破产财产成功拍卖,增资180亿元的恒力重工产业园正式运营;“大船海工”重整案写入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实现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巡回审判工作站全域覆盖,“斑海豹”案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严格执行涉企评估。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投环境。利用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性化解纠纷;定期通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着力解决“告官不见官”难题。

  坚持人民至上,在惠民生上传递服务保障温度。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活动,落实家庭教育令、人身安全令等制度,强化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优化“一站式”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网上立案率超过90%,线上开庭3.27万件,在线缴费11.13万笔。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不动产腾退专项行动,大连中院执行质效排名全省第一。

  把准执法办案主责,在增效能上突出服务保障精度。建设“审判质量保障工程”。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全员自查自纠,聘请廉政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员,根治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强基工程”,积极推进设立金融法庭,筹措资金用于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升级。开展入企服务,发布各类白皮书12份。

  经验交流单位:海城市人民法院

  全面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海城市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审判职责,扎实推进司法改革,不断夯实队伍基础,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主线,突出司法服务保障功能。深入落实省法院出台的依法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司法措施,围绕“5+5+5+1”体系,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优化市场主体案件“绿色通道”,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市场主体专区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贯彻平等保护原则,灵活适用强制措施。2022年,院领导带头走访企业58家,主动为企业办实事29件。

  以加强审判监督管理为抓手,推动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压实院庭长的监督管理责任,发挥专业法官会议的审判指导和审判委员会的决策职能。强化案件质效评查,强力推进案件清积。2022年,海城市法院审判质效在全省基层法院位居前列。

  以升级人民法庭建设为推动,夯实法院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五化”法庭标准,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向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延伸,开展“假日调解”“联动解纷”活动。辖区5个人民法庭全部获评首批新时代“五化”人民法庭, 3个法庭获评新时代示范人民法庭。

  以机制改革和方式创新为动力,打造司法新品牌新名片。加强诉讼服务中心“送达站”建设,精准推进民事执行案件繁简分流,与辖区11家律所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共同推进诉答文书规范化改革。

  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创新局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推进青年干部成长工程,磨砺青年干部硬脊梁、铁肩膀。

  经验交流单位:盖州市人民法院东城人民法庭

  小法庭展现大作为

  东城法庭积极创建新时代“五化”人民法庭和示范人民法庭,2022年审判质效综合指标在全省法庭中排名第一,被省法院确定为第一批新时代示范人民法庭。

  狠抓执法办案,全力提升审判质效。对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相邻关系等案件进行庭前、庭上、庭下调解和线上、线下调解,力求案结事了人和。法庭调解率47.63%;坚持案件评议、专委会过滤,做到判后答疑,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大力开展网上办案,深化信息化应用,促进审判更加便捷高效;探索建立部分家事案件由法庭直接执行工作机制。

  参与基层治理,实现诉讼案件负增长。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源头治理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由速裁团队与人民调解员共同进行线上线下调解。诉前调解案件520余件,调撤成功率达34.81%。法官、法官助理下沉4个诉讼服务站做“居民评理说事点”的包片法官、网格员,共化解民事纠纷200余件。与属地党委政府联动创建“无讼乡村”“无讼社区”。向党委政府发送白皮书,力争从源头解决小区物业纠纷。2022年法庭收案量同比降低了18个百分点。

  延伸司法服务,保障辖区经济发展。深入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5+5+5+1”工作体系,建立涉企“绿色通道”,积极开展双休日送法进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