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立足本职岗位 为民纾困解忧——全省政法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 白国军 王大海 栾岚 王怀实 郑子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21-09-28 10:09

  把营商环境建设的监督权力和调度基层治理力量的“指挥棒”赋权给网格员,建立起“营商环境建设+网格”来诉立办工作模式,依托全区重点项目“数据库城市大脑”精准投放社会治理和营商环境建设力量……

  今年以来,大连市旅顺口区委政法委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建立的营商环境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结下累累硕果,已处置各类诉求和社会事件3万多件,真正用一张大“网格”管起百姓和企业的诉求。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全省政法机关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力军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难心事、企业的烦心事,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丹东市

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利用驻企警务室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主力军”

  增强为民服务实效性

  “营商环境是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问题,全省政法系统要切实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尽心竭力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省委政法委员会2020年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天敏定下基调。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看承诺更看行动!

  省委政法委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当引领、作表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全省政法机关集中出台2100余项便民利企措施,着力构建“办事方便”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这些举措可触可感——

  全省法院系统建立“一站式”诉讼费退费机制,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诉讼服务。

  全省检察系统建立民营企业控告申诉案件“绿色通道”,召开“辽商·检察官面对面”沟通协商座谈会,主动问需于企。

  全省公安系统推行便民业务“掌上办”,开通身份证、驾驶证等电子凭证在线申领和临时身份证“全省通办”业务,推广简易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速处理新模式。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强化源头治理,在原有1.1万余个“村民评理说事点”的基础上,新建4713个“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全省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

  这些行动同样温情暖心——

  鞍山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市统一开展“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问题”专项行动,两级法院执行工作核心指标全部达标,结案率95.59%。

  抚顺市建成“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基本实现“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

  本溪市委政法委搭建“护企微信连心桥”,实现广大企业家与市、县两级政法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直接交流,10分钟对接处理企业涉法诉求。

  锦州市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近5年所有超期案件进行排查清理,共排查10万余件,发现问题案件427件,已全部核实整改。

  铁岭市整合公证、仲裁、调解、法援资源成立民营企业法治维权中心,搭建民营企业涉法诉求“一体化”工作平台,为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葫芦岛市创建“零证明城市”,市司法局组织开展全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全省政法系统始终立足本职岗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把一件件事实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a朝阳市

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服务站工作人员解答企业咨询

  “店小二”

  强化为民服务主动性

  如今,借助便捷高效的评理说事微信小程序——“慧评理”处理法律事务、解决纠纷,正成为我省各地的一道风景线。

  全国首个评理说事线上智能化服务平台——“慧评理”,是省司法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民生实事的部署要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设计开发的,它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了“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省司法厅不断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推动1200家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建立联系工作机制,搭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以来积极开展“百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站”活动,送法进企业。特别是在了解到辽阳某钢铁公司面临着法律难题时,法院领导主动接待该公司代表,并马上协调相关庭室法官为该公司答疑解惑。

  为保障辖区内企业平安、有序开展生产,在丹东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指导下,振兴公安分局利用驻企警务室深入企业,畅通联络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疑难问题。

  为了畅通检企联系渠道,沈阳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在沈阳市乐清商会挂牌成立“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有效发挥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预防法律风险作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每一次贴心服务,都是全省政法机关坚守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工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全省政法系统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利企实事,关注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优化政务服务,率先推出便企利企新举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菜单式”

  提高为民服务精准性

  “双塔检察院检察服务站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值得我们点赞。”日前,谈起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服务站时,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工作人员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1月,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检察服务站工作人员入驻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在与开发区招商局的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开发区招商的重点对象为高科技企业,招商任务较重,希望检察服务站发挥作用,能够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提供帮助。

  随后,双塔区检察院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过研究讨论,把协助开发区招商确定为检察服务站的一项“自选动作”,要求全体人员寻找招商线索,力争有所突破,最终成功促使打算扩大经营规模的朝阳某公司落户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此外,检察服务站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访该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其提供精准的法律帮助,得到了企业大力认可。

  除了建立检察服务站,在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全省检察机关还进一步畅通涉民营企业专案渠道,相继出台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在申请、审批、监管、权益保障等环节实行便捷监督管理的系列措施,开展了“涉民营企业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办理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推动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各项措施在检察环节得到全面落实。

  “过去限行时间长,放行了,一时半会儿车辆也过不去路口,现在限行时间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短了,通过时间快了,这项举措太‘霸道’了。”9月24日,从葫芦岛外环过境的黑龙江大货车司机刘师傅对葫芦岛交警“限行缩短”的举措赞不绝口。

  外环路与岛东线交叉口,是葫芦岛最重要的进出境部位,以前限行时间为5.5小时,限行时间长,车辆等候时间就长,车辆密度就大,往往一堵就是四五公里,即使通行了,恢复正常交通的速度也极为缓慢,再加上一个直行和右拐相冲突的红绿灯,交通堵塞十分严重。

  为解决实际问题,落实葫芦岛市公安局便民利民措施“菜单”,葫芦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突出职能作用,出新招、实招,结合当地道路交通现状,把限行时间缩短为2.5小时,并调整交通灯,彻底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限行时间调整举措一举畅通了交通“大动脉”,不仅“放行”快了,“通关”也更通畅了,交通事故特别是剐蹭的事故大幅度减少。

  建立检察服务站,修改交通限行时间……为了找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全省政法系统坚持问题导向,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全省政法干警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