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为民情怀,就要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政法工作职责职能,办好人民群众的每一件事,在守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上推出新举措。”9月22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委依法治省办主任于天敏在全省市厅级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班作专题报告时如是说。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在省委政法委的统筹推动下,全省政法系统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在办好民生实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查办“小案件”、化解“小纠纷”、整改“小问题”……全省政法系统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赢得了群众好评。
民为本 民为贵
聚焦群众生活“小切口”
去年,法库县卧牛石乡麻子泡村换发了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村民吉某新证上的土地面积增加了,他自认为增加的面积就是挨着丁某家的那一垄。为此,吉某就认为丁某占用了自家耕地,甚至在秋收时擅作主张“收回”了玉米还占了地。丁某一气之下就把吉某告上了法庭。
今年3月份,趁着两家都刚耕完地,法库县人民法院秀水河子人民法庭副庭长周峰便赶到地里,在多方共同见证之下开始量地。经测量,在未计算“一条垄”的情况下,吉某家的土地宽度已经远大于台账记录的宽度……但面对确切的数字,吉某仍然不同意返还土地和赔偿原告损失。
“我知道,耕地就是农民的命,要不我自掏腰包给老丁补贴100元怎么样?”为了让当事人打开心结,周峰一边释法说理,一边与双方沟通。
一听法官这么说,吉某连连摆手拒绝:“那可不行,法官帮我们做这么多事,这个钱该我掏。”于是,一场因“一条垄”引发的纠纷就地化解了。
“群众事,无小事!哪怕只是一垄地的矛盾,也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解决。”周峰在事后感慨地说。
周峰的心声也是全省法院人的心声,全省法院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办理每一起司法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民生小案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感,能否办好这些小案,直接关乎公安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执法形象和公信力。全省公安系统牢固树立“小案赢民心”的理念,真正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办理的小案入手,用破小案来提高群众满意度,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心。
6月3日起,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甘井子街派出所辖区一小区接连发生怪事,有的居民家窗玻璃被击打出小孔,有的居民停放在楼下的汽车车窗玻璃被钢珠击碎,在碎玻璃附近有时还能找到小钢珠。
别看事不大,但甘井子街派出所上了心,他们迅速成立了专案组,抽调精干民警开展调查。
6月8日21时左右,在民警连续蹲坑守候的第6天,突然寂静的夜里传出两三下“哒哒”的响声。几名民警立刻循声查看,终于锁定了一户居民家,民警将屋内男子谭某抓获,并在其家中找到了作案用的弹弓和钢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无论是“小矛盾”还是“小案件”,全省政法机关始终坚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落地见影的实事办起,直面群众诉求,传递政法为民温度。
冯永英与李国富母子团聚
暖民心 聚民心
百姓的事一直“放心上”
“儿子,我的儿子……”今年4月8日,72岁的冯永英老人看到开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将被拐40多年后的儿子送到身边时,她跑上前紧紧地抱着儿子,用沙哑的声音不停地呼唤。男子看着母亲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珍藏的他儿时的物品时,忍不住泪如雨下。
1980年8月1日,冯永英年仅1岁的儿子李国富在北京丢失了,当时虽然报了警,但一直未能找回儿子。近几年,冯永英的丈夫和婆婆先后抱憾离世,她也逐渐“认命”,只盼着李国富活着就好。
40多年的时间,从当年接手此案的开原市公安局第一代刑侦人到现在的第八代刑侦人,为母找儿的这根弦一直绷着。
今年3月31日,办案民警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一名叫高赵的男子与李国富的哥哥李国庆血样比中32个点位高度一致。为查明情况,铁岭市公安局、开原市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奔赴高赵户籍地进行实地核查,经过多方核实,最后经过DNA比对,终于证实高赵就是李国富。
4月8日,调查组民警奔赴齐齐哈尔将李国富带回故乡,当李国富在民警护送下走出警车时,他和母亲两人痛哭着抱在了一起。
为民办实事不是一句空话,是政法干警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
40年风雨,百姓的事一直记在政法干警的心间,这是全省政法系统始终从解决群众最期盼的事入手,切实把办好事办实事“放心上”的一个缩影。
在阜新市海州区河北街道西华园社区年近七旬的刘大爷眼中,老旧小区改造给他这样的普通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前小区老旧破、环境脏乱差,人员进出混乱,一直没有物业愿意接管。现在好了,老小区旧貌换新颜,我们心情很舒畅。”
改善老旧小区环境事关民生福祉,如何破解?海州区委政法委主动出击,探索打造“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的管理新模式,让老旧小区“脱胎换骨”。
如今,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海州区的居民住房条件今非昔比,老旧小区“颜值”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全省政法系统始终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以真诚付出换群众的真心点赞。
如今,民意民情“近在咫尺”,党心民心贴得更紧了。
朝阳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右)到李某江家中走访
解民忧 纾民困
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感谢检察官,让我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前不久,因一起刑事案件造成双目失明的凌源市居民李某江接到朝阳市人民检察院为其申请的司法救助款后激动地说。
2019年10月24日,李某成与邻居李某江因琐事发生口角继而厮打,致李某江双目失明,构成重伤一级,2020年3月被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此事过后,因李某成无赔偿能力,使李某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朝阳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在确定李某江一案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后,对该案进行了优先办理,并成功为其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助款。
切实办好政法惠民实事,既是政法机关的政治责任,更是使命担当。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以领导带头与抓实基层相结合、内部联动与外部协同相结合、主动救助与跟踪回访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分类施策相结合,不断深化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构建国家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等多元救助格局,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则以便民利民为中心,针对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加大办案力度,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升法律援助精准性服务能力,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依法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今年7月,面对考上大学的女儿,农民工老陈却满脸愁容,因为学费的问题可难坏了这位父亲。谁想到两个月后,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李亮浩就将5年前工程队负责人李某拖欠他的14652元工资交到了他的手上。
虽然工资拖欠了5年,但老陈却明白,这5年李亮浩一直都在为他们四处奔走。
李亮浩不仅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将被执行人李某找到,随后对其采取了拘留措施,还到拘留所里与李某促膝长谈。最终,被执行人李某表示要通过诉讼讨要自己的债权,并承诺用胜诉款积极配合法院偿还对农民工的欠款。
随后,被执行人李某的债权得到法院确认后,在该债权被多家法院查封的情况下,顺城区法院优先将包括老陈工资在内的2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兑现并给付到他们手中。
历时5年之久,压得老陈喘不过气的大石终于被搬开了。
民有所急,我有所办。
全省政法干警扎根一线、深入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真正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