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我省步入公证网络信息化新时代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6-10-19 09:29
网络+创新 便民又惠民
 
  10月10日,全省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启动大会召开。以“网络”作为关键词的会议在全省公证行业尚属首次。会议现场也是“大咖”云集:有中国公证协会副秘书长王剑、厦门法信公证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以及全省公证行业的业务骨干。



会议现场
 
  为何玩转“互联网+”,除了与时代接轨之外,其实还是离不开公证的本质含义,即便民和服务。正如王剑在大会上所说,全面推动全国公证信息化建设,要从公证员通过使用办证系统和管理系统,改变行政管理模式、调整传统思维方式、转变自身管理意识、严格规范办证流程入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省公证行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公证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辽宁省的经济振兴和民生发展。
 
  调整思维,走好关键一步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和司法部关于“全面推进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在中国公证协会的鼎力支持下,在省司法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公证协会引领全省公证行业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按照中国公证协会丁露会长关于“推进中西部地区公证信息化建设战略”的要求,根据省司法厅林志敏厅长关于推进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应在全省“统一思想,统一谋划”的指示,省司法厅公管处、省公证协会充分征求了全省14个市司法局公管处(科)、103家公证机构的意见,并达成了共识:全省公证行业齐心协力,争取在一年内,努力使辽宁公证信息化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跟上全国公证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为全省的公证事业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调研论证,迎来项目落地
 
  省司法厅公证处处长周晶告诉记者,为确保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省司法厅安排省公证协会做好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省公证协会首先对全省现有公证办公软件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省部分地市已经上线的公证办证软件出自多家公司,不但功能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后续服务、升级跟不上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公证机构。根据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原则,省公证协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委员成员赴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和北京长安公证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获取了先进的公证经验和理念。   
 
  更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公证协会积极协调厦门法信公证云科技有限公司,将其研发的公证综合办证系统(以下简称“法信办证系统”)、公证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法信管理系统”)和公证在线受理系统、电子数据保管系统等公证信息化产品的基础版及部分升级版免费在省公证行业推广使用,使省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缩小了与其他省份的差距。
 
  前景展望,实现“互联网+公证”
 
  省公证行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从最初构想到谋划布局,从考察调研到精心论证,从接洽协商到项目落地,得到了中国公证协会的全程帮助和指导。同时,省司法厅党组在经费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公证行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保障,使得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在广度、深度、速度三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建立“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流机制。目前的公证行业,各公证机构之间彼此隔绝,即使同一公证机构的各位公证员之间也很难做到互通有无,一次公证办理完成后,当事人的信息和证据就会进入“静默期”,沉睡在公证机构的档案室内,这有悖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的发展要求。
 
  互联网以其“共享、协作”的理念,已经成为打破各种信息藩篱的利器,当公证信息孤岛被打破后,种种信息汇集将会形成巨大的合力,通过互联网对闲置、沉睡信息进行调用、甄别、传递,使这些信息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从而降低了再次调查取证的成本,节约了当事人的办证时间,提高了公证机构的办事效率,使信息“多跑、勤跑”,群众“少跑、不跑”。周晶介绍说,比如当事人已经在省内的某家公证处办理过公证,就其他事项需要在其他公证处办理公证,在没有应用“法信办证系统”之前,当事人需要提交两份或以上申请材料, “法信办证系统”应用之后,省内各家公证处之间将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也就是说以后再需公证,其相关的证据材料可以从已办理的公证证据材料中自动提取出来,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办理公证事务。
 
  突破公证业务的“时空”限制。周晶表示,预计2016年底,省各公证机构将全面开通“法信办证系统”,届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缴费、网上查询、网上传递证据、网上认证、网上送达、网上投诉等相关环节;同时省、市级以上公证机构将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实现互联网办证和微信办证并行机制。公证行业以此为契机,将打破传统公证业务现场办理的时空限制,建立了全时段、全地域、无死角公证业务办理机制,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对公证业务进行“阳光”监管。互联网的最大好处是公开、阳光、透明,公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法信办证系统”具有网上全程留痕、全程可溯、全程追踪以及当事人黑名单全省共享等功能,因此,省公证协会、各市公证协会(公证管理处)能够通过使用“法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公证机构的事前监督、事后问责、动态监管,使公证活动在阳光下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