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持续成为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全会确定的辽宁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更是成为大家美好的向往,在交口称赞的同时,大家也纷纷表示,高楼大厦不是一天盖成的,要着眼于眼前,做好本职工作,为美好的“二O三五”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会提出,到二O三五年,辽宁将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辽宁、平安辽宁。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工作目标。”阜新市海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庆春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平安作为最大的民生,突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切实筑牢安全屏障,努力实现辖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平安红利。同时,要更好地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法库县公安局在忠诚践行新时代公安机关职责使命进程中,打造了大孤家子“枫桥式”派出所,引领全县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落。如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大孤家子派出所的工作宗旨,已悄然走向了田间,走进了农户,走到了全镇老百姓的心坎里。对此,法库县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赛很引以为傲。他说:“公安机关要从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事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从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政治处主任汤海表示,基层公安机关要通过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在群众工作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安管理新样板,全力化解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八个字的含义。”铁岭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张玉忠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铁岭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大连市中山区委政法委综治科科长张倩男信心满满地表示,要结合中山区工作实际,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会提出,到二O三五年,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近年来,公益诉讼成为检察机关推进司法为民、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瞄准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百姓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加大办案力度。
“随着对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理解的不断深入,使我深刻认识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付国良表示,本溪市检察机关将积极参与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把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开展“守护海洋”和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治理等专项活动,为建设生态山城、美丽本溪贡献检察力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锦州市凌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刘晓光表示,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用检察力量积极保护凌河的碧水蓝天,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做好服务民生的保障与改善。
“资金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副镇长张冬炜说:“塔峪镇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聚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借助政策帮扶,深化党建搭桥,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村集体经济中心产业的‘红色品牌’发展模式,全面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辽宁建设添彩。”
(记者 白国军 孙程超 任晓霞 王大海 江海峰 王怀实 李滢乐 王璐璐 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