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学到法律知识
刚过去的夏天,正是农闲时节。以往,家住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的村民老李早就聚上三五个亲朋在家里打牌聊天。而今,他却“抛弃”一切闲聊,吃了早饭就到当地司法所去听法学法。“这里普法有漫画、快板形式,喜闻乐见,还能学到不少知识。”老李这样说。

在学校,学生们说快板讲法律
从8月份开始,锦州市司法局深入到凌海百通集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锦州市司法局局长王凤山出席了活动。活动现场,普法讲师团成员以“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主题,给企业员工讲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之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法援中心的律师,就部分职工提出的社会保障、工伤鉴定、劳资等法律问题耐心地给予解答。通过此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规避法律风险的水平,为打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底是啥“魔力”能够吸引村民、企业职工如此学法,凌海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普法工作中绝不走形式,没有硬性要求,普法以形式取胜。“今年,凌海市结合群众生产生活,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凌海特色的法治文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凌海市司法局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凌海市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将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对639名宣传员和普法骨干进行强化培训,首先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普法队伍。
凌海市司法局作为凌海市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牵头单位,领导带动了一系列载体活动。一是普法资料进农家。7月23日起,近13万份宣传材料在第一时间内进村入户;二是普法专项活动进农家。全市各司法所联合公安派出所、纪检、宣传、农业、工业、共青团、妇联、交通等部门,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70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三是人民调解进农家。组建各辖区调委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网络和人民调解员作用,坚持“一月一排查”制度,有效维护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稳定;四是法律援助进农家。依托村(屯)法律援助中心户开展老、妇、幼、弱群体的援助工作;五是法律顾问进农家。邀请律师事务所律师当村民的法律顾问,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起草有关法律文书,并为村民进行答疑解惑;六是法律服务进农家。组织100名志愿者覆盖到100个行政村。通过活动,农民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普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实效。
凌海市司法局全力打造普法“阵地”。实施“普法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中心户建设工程,目前已实现中心户(站)挂牌680处,基层民主法治组织阵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以村为单位,设立学习教室,由宣讲团成员为村民集中教学,重点普及活动中要求的10部涉农法律,建成法制文化宣传平台阵地。明珠法治文化广场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凌海市大凌河街道办事处的四桶、凌河、蔡家村,阎家镇的艾家村,公路运输管理所等部门和单位的法治文化广场及长廊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对外开放。法治文化广场为凌海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各村开展“法治文化一条街”的试点建设,法治文化创新阵地形成了广大农村的一条亮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凌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来到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以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法进乡村,并发放法律常识传单1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