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法理情并用 建设接地气的“说事点”——专访辽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范涛 刘炼 驻辽阳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20-08-03 09:48

61

  年初以来,辽阳市司法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指标,设立了台账,召开了部署会议,明确要求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那么,辽阳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辽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宇。

  记者:作为今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辽阳市司法局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杨宇: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我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实绩考核任务指标体系。为积极稳健地推进“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我们建立了月调度、月汇报、重点县区重点调度的方式,市、县两级司法局局长面对面、点对点,现场督导推进工作。

  同时,我局充分考虑县区的困难和实际,先期已投入近20万元资金,为全市699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定制了规范一致的标牌、制度、公示板;配备了《人民调解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法律图书22000册;印制下发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专用记录本4000本。

  为进一步推动和检验“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成果,我局组成了检查组,到7个县(市)区随机抽查了30多个“说事点”建设情况,并制发通报,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推动“说事点”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材料和依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辽阳市司法局是如何引导基层建设各具特色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有哪些机制和措施?

  杨宇:为有效推进“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我市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面展开的工作模式。在宏伟区长征街道选取鹏程园社区作为全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试点,依托社区良好开放的办公条件和严密合理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打造我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试点工程。

  在抽查这项工作时,我们发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比如,灯塔市锌西社区利用志愿者“评理大妈”沈青梅调解专长,单独新增设了一个“居民评理说事点”,积极打造其个人品牌影响力为群众服务。弓长岭区积极构建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评理说事新格局,根据村域过大的实际,每个村都设置多个“说事员”,实行司法所所长、说事员上门流动说事。文圣区东京陵街道滨水花园社区的“居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开展早,工作记录详实,工作成绩显著,而且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作经验。对这些各具特色的“说点事”,我们将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让一处亮点带动全市,让多处亮点汇集成群。

  记者:请您谈一谈现阶段“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取得的成效,下一步该项工作有什么打算?

  杨宇:今年,省政府给我们制定的任务是在531个行政村建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我局经过充分调研发现,一是个别行政村村域过大,建立一个“说事点”群众说事距离远不太方便;二是多数社区基础条件好,建设“居民评理说事点”条件充足。所以,我们根据实际订立了年度建立699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最终实现自然村、社区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我市已建成“村民评理说事点”529个,建立“居民评理说事点”150个,除宏伟区外,其他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自然村、社区的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评理说事员的素质和能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在火车站、街道、广场等人群聚集地大力宣传“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到“说事点”评理说事;要加大总结推广力度,要把各具特色的“说事点”经验推广到全市,以点带面;要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我们要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全市“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开展以暗访为主的检查,督促落实;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充分利用专项资金保障“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建设和运行。

  我们将继续推动“村(居)民评理说事点”有效运行,真正实现为民急、为民想、为民跑、为民办,让“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紧密贴合村情民情实际,以理、法为准绳,接地气,讲情理,切实帮助群众解难、协助政府分忧、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