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助力复工复产、各县区配齐政法委员队伍、完善政法机关的科技支撑体系,今年上半年,阜新市委政法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做好上半年政法领域改革各项工作。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
政法委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改革的牵头单位,坚决发挥好牵头抓总的积极作用。上半年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传达贯彻学习中央、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督促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改革工作落实方案,党的政策在基层迅速落地生根。
在彰武县委政法委组织的乡镇政法委员政治轮训中,学员们召开座谈会,集体学习中央“八项规定”、政法工作条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间维护辖区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学员们走进业务科室,集中组织学习民法典知识,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召开轮训总结会议,交流学习心得。
6月17日,阜新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视频会议,13名基层院副检察长和政治部主任岗位集中提职交流、集中任免调整、集体任前谈话,并对两级院“上挂下派”干部的阶段性考核工作结果进行通报。
今年上半年,阜新市委政法委制定了《阜新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政法领域改革的101项任务,上半年共完成改革任务42项,按照方案要求在6月底完成的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
让改革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阜新市委政法委深化对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而制定的《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六稳”“六保”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措施》更是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今年4月,阜新市司法局成立由23家律师事务所主任组成的律师服务团队,开展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体检”专项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实行“7×24”模式,通过远程办公、网络“问诊”、线上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精准化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解难题、防风险、保经营、促发展。
在服务“地摊经济”发展上,阜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布局、道路等级、综合管线布设、道路交通流量特征等因素,在不影响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为科学合理规划设置“马路市场”和“夜经济”“地摊经济”的街区、点位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在全面落实服务措施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发展“夜经济”“地摊经济”的街区和点位提供有效的服务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引导车辆驶入相对空余的停车场。
这是阜新政法系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鲜活例证。
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是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重要抓手之一,今年6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分析研判、考核评定等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的规范化运作。同时,注重选优配强人员队伍,选用村“两委”委员、派出所民警担任说事员。在镇、村两级主要负责人的配合下,全县共选任说事员391名,达到“一村一员”全域覆盖。
这只是阜新市推进“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和个人调解室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群众安全感是“平安阜新”最厚重的底色。为建立环环相扣、“枝繁叶茂”的巡防运转体系,阜新公安不断升级“专业巡防网”,全市城区设置1分钟处置圈2处、3分钟处置圈28处、8分钟处置圈12处。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市城区重点要害部位特点以及警情研判出的易发案部位,弹性设置昼间巡逻点位66处、夜间巡逻点位57处作为动态点位全部纳入对应的“1、3、8分钟”处置圈内,构建起“一点”变“多点”动态巡防网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下半年,阜新市委政法委将在中央、省委、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十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