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凝心聚力筑平安 足音铿锵奏凯歌——2019年全省政法工作综述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省委政法委首席记者 白国军 文 驻省委政法委主任记者 孙程超 摄 | 发布时间: 2020-01-21 10:22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回首2019年,法治辽宁建设足音铿锵,平安辽宁建设行稳致远。

  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不断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显著,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数据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群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2019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全省政法系统忠实履行职责、战胜风险挑战、圆满完成重大使命的一年。在中央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安排部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以“保平安、迎大庆”维稳安保工作为主线,以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重要职责,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有力维护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1

本溪市公安局民警进校园进行反集资宣传

  擦亮平安底色 守护社会大局稳定

  2019年11月15日,辽阳县人民法院对辽阳县24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宣判。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开设赌场罪,聚众斗殴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判处主犯张振海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多年来,以张振海为首的黑社会性质团伙挟持基层政权、侵吞集体财产、弱化基层组织、破坏农村政治生态,成为“毒瘤”。

  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此案后,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受理该案,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公、检、法三部门充分利用“捕诉一体”办案机制的优势,合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38册案卷材料、24名被告人、14位辩护人、8项起诉罪名、427页审查报告、90多万字阅卷笔录、1800多页庭审预案、10000余字公诉意见书,这些数字不断刷新着辽阳县检察院涉黑案件办理新纪录,也成为我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生动写照。

  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群众安全感是平安辽宁最厚重的底色。作为平安辽宁的有力守护者,我省各级政法机关重拳出击,竭尽全力守护百姓平安。

  2019年,我省坚持重拳出击,荡涤黑恶,深入开展深挖整治“百日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年共打掉涉黑组织99个、涉恶集团105个、涉恶团伙186个,依法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61.38亿元;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43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10人,移送司法机关127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把打好专项斗争攻坚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五级书记抓扫黑除恶”责任体系和“抓市促县”工作机制,先后召开16次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专项斗争工作,并将专项斗争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重要内容一体部署、协同推进。

  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以中央扫黑除恶“回头看”、全国扫黑办特派督导为契机,以深挖整治“百日会战”、“百日追逃”专项行动为载体,集中优势警力开展专案攻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五立足五攻坚”行动,推进“打伞破网”向纵深发展。各级组织部门持续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各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专项斗争的良好氛围。各级法院精准适用法律,坚持不枉不纵,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共受理涉黑涉恶案件868件,结案796件,结案率达92%。各级检察院扩大提前介入范围,积极引导取证,对提升办案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间,辽宁政法机关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平安答卷”。

  ——建立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一案四制”,对2166个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持续开展信访问题减存控增攻坚,制发了规范信访秩序、开展信访代理、“最多访一次”、省直机关下基层接访等文件,2019年台账化解率92.38%;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制发了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创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等意见,推动《辽宁省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条例》立法工作,着力打造“枫桥经验”的辽宁样本;

  ——全省刑事立案和八类案件同过去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15.38%和38.91%;全省新发命案100%侦破……

  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正大踏步走来。

2

本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查酒驾

  坚持公正司法 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全省法院全年受理案件1183844件,审执结1106691件,同比分别上升6.82%、9.96%;全省法院多措并举攻坚执行难顽固堡垒,在执行“四项核心指标”中,均位列全国前列……

  这是在今年全省两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晒出成绩单,亮眼的数据背后,正是辽宁法院系统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坚持公正司法的最好注脚。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2019年,全省政法系统稳步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并实施《辽宁省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规划105项改革任务,当年39项任务精准落地,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司法机关重任在肩——

  全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三打击一整治”、打击食药犯罪“昆仑行动”等专项行动,破获多发性侵财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分别上升2.3%和72%,避免群众财产损失3.54亿元;全省检察机关起诉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1071人,起诉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扶贫资金等犯罪32人,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犯罪230人,帮助农民工追回报酬2260余万元;全省三级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676868件,审结624299件,同比分别上升6.17%、7.25%……2019年,全省司法机关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交出亮丽的成绩单。

  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离不开公正司法的力量——

  全省检察机关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512人,起诉1662人。开展水环境保护和“守护海洋”等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环渤海(辽宁段)、江河流域、集中式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司法机关勇于创新实践——

  2019年7月24日,居住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的王某来到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申请法院立案。

  兴隆台区法院对原告递交的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案应由盘山县人民法院管辖,遂通过立案系统将材料报送至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盘锦中院立即生成立案二维码并将扫描件发送至盘山县法院。盘山县法院随即将诉讼费信息发至兴隆台区法院。整个立案流程用时不到一刻钟,赢得当事人的称赞。

  2019年,全省法院系统把实现跨域立案服务作为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当场立案、自助立案和网上立案的基础上,以跨域立案服务的突破实现就近立案、快速立案,把人民法院建设成果送到了人民群众的家门口,赢得社会各界广泛点赞。

  坚持司法为民,司法机关脚步从未停歇——

  全省检察机关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对待群众信访,坚持做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从小信封入手化解社会矛盾。全省检察机关共收到有联系方式的群众来信10207件,均在7日内给予回复。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在3个月内给予结果或办理进度答复,回复率达98%以上。坚持法理情理交融、结果过程并重,努力化解矛盾、解决现实困难。全省三级检察院检察长研判调度重大疑难信访案件803件,推动化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群众来访、重复访、越级访分别下降7%、17%和12%。辽宁检察机关事要解决、多元救助、畅通渠道的办信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

  检察机关还深入开展“案件质效提升年”活动,完善“4+2+1”法律监督新格局,举办“社会治理、法治先行”案例演说会,以检察官忠诚履职、维护公正的生动实践,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从串案、类案中分析归纳共性问题,提出检察建议,打通司法办案与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促进实现良法善治。

  人民群众最盼望什么、最关心什么,辽宁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彰显法治力量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抓效率 以理服人暖人心”,前不久,沈阳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德凌将写有这句赞语的锦旗送到沈阳市委政法委。该公司因两起官司面临被拍卖的困境,沈阳市委政法委从助企护商大局出发,经多方努力,在法律范围内给该公司争取筹款时间,避免了该公司资产被拍卖,为企业生存发展赢得时间。

  这正是全省政法机关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例证。

  2019年,省委政法委聚焦“发展环境最优省”工作目标,制定《辽宁省政法机关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28项举措,旗帜鲜明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推动实施保障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天敏亲自谋划、部署、抓落实,开展“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解决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专项活动,统筹规划,靠前指挥。省委政法委部署15项重点任务,评选出30件服务营商环境典型案例、30件指导性法律文书、68个政法机关服务营商环境示范窗口。

  “现在可好了,审批程序少多了,而且很多在网上就能办,太方便了!”在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创业者享受到满满的“实惠”。

  省司法厅积极配合省立法计划,参与制定多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从法律层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相继出台《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等文件,全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25项措施,减证便民,真正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

  省公安厅坚持把服务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中心警务,研究推出了打造最优发展环境35项新举措,组织开展“万名民警联万企”包扶民营企业发展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43万件。专门制定《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大家评”,及时回应解决企业诉求建议4319件,累计受理民营企业投诉63件,反馈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省检察院坚持不枉不纵,严格区分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产权纠纷与职务侵占等界限。开展“涉非公经济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加强涉民企生效裁判、民事执行和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同时,注重回应民营、外资、小微企业司法需求,与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辽宁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办法》,畅通检企联络渠道。

  省法院把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作为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全省法院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围绕推动“办事不用找关系、办案不用找关系”,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规范办事、办案、服务行为,使快办事、优办事、办好事成为高度自觉。

3

沈阳市公安局民警进行反恐训练

  锤炼忠诚品格 打造过硬政法队伍

  打造过硬政法队伍是政法工作的根本,也是保证。全省政法机关始终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不动摇,努力造就一支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2019年9月9日,全省政法队伍一体化培训示范班在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开班。举办此次培训既是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工作的一项务实举措,也是加强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际步骤,旨在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之路。

  过去这一年,我省打造全面过硬政法铁军脚步铿锵,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持续加强忠诚教育、信仰教育和政治性警示教育,努力把干部队伍建设得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干劲。

  省委政法委狠抓纪律作风整顿和违法违纪整治,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举措。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来自全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的5位报告团成员生动讲述了他们个人、集体在坚守初心使命、公正司法为民中的点点滴滴,深深地感染了广大政法干警。

  “打铁还需自身硬”,政法干警肩负着群众的期盼,唯有练好内功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肩上重责,不辱使命。

  省公安厅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人民在我心中”主题实践,不断谋划创新忠诚教育载体,连续6年开展辽宁公安“双最”揭晓仪式和主题演讲比赛,有效筑牢了我省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根基;全省检察机关检察长和员额检察官全员参与信访接待,实现检察官依法履职与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省法院建立健全与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体系和问责机制,对违规违纪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确保法官清廉、法院清正、司法清明。省司法厅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开展“十大贡献者”“十大党建先锋”“十大青年”“十大创新”和“十大新闻”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在第六届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中,全省政法队伍中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的占63%,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的占45%,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新时代辽宁政法工作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