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小信封 展现大情怀
沈阳两级检察院积极回复群众来信打造司法为民新品牌
一个鞠躬,是无助少年对检察官叔叔阿姨所付辛苦的敬意和感激;一声谅解,是被害人家属对检察院积极化解矛盾的认可和感谢;一封来信,是百姓对检察机关寄予的深厚期望……
据统计,截至11月,沈阳两级检察院共接收群众来信1007件,除联系方式不详等无法答复的以外,全部予以回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少年的心事我们来听
“我都没想到你们会这么快地答复我,还亲自到学校来,真的是有点意外啊!”沈阳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敏(化名)略显羞涩地对检察官说道。
今年11月,沈阳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收到小敏的一封信,反映其父亲李强(化名)2012年被判为无期徒刑在沈阳某监狱服刑改造,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被减为有期徒刑,想求助检察官了解情况。
接到来信后,该院检察长立即组织召开检察长研判调度会,要求刑事检察室检察官第一时间到监狱了解服刑人员李强的改造情况,并要求检察官向小敏当面答复。
11月6日,刑事检察室检察官到监狱调查了解到李强在狱中改造表现良好,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卷宗已呈报至省高级人民法院,目前在等待法院的裁定结果。随后,检察官立即赶到学校告知小敏。得知小敏的奶奶也很关注儿子的情况,又当场与老人电话沟通。
临别之际,检察官向小敏赠送了学习用品,鼓励其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小敏深深地向检察官鞠了一躬,表示一定不会辜负检察官叔叔的殷切期望。
为被害人家属解心结
“案子判决没有问题,但是被害人家属的情绪也应当考虑,司法应当是温暖的!”“能不能从民事判决上协调,给被害人家属一个交代?”
4月,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检察院邀请辽中区人民法院的主要领导、主办法官就一起案件开展座谈沟通,检察官、法官在会上站在被害人家属和被告人的立场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时间还需回拨到去年9月。赵阳(化名)抱着16个月大的女儿妞妞(化名)坐“拼车”从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镇返回沈阳,途中,一辆小轿车与妞妞乘坐的车辆发生碰撞,妞妞不幸遇难。
案件发生后,肇事司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妞妞的家属觉得无法接受这个判决。今年3月,妞妞家属给辽中区检察院写了申诉信。
辽中区检察院按照程序对法院的判决进行了审查,认为法院的量刑符合法律规定,但是被害人家属的情绪无法平复,故而召开了此次座谈会。
“案子判完,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辽中区检察院给妞妞家属做了多次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最终,经过辽中区检察院、区法院主管领导和办案人员多方协调,促成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目前赔偿款项已全额支付,被害人家属对民事赔偿结果表示满意。
多措并举保障及时回复
“我们沈阳两级检察院把‘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时间短、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理群众来信。”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宋阳向记者介绍道。沈阳两级检察院检察长定期召开“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检察长研判调度会,指导承办部门研究解决群众来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群众来信在3个月内如期答复。同时,在来信回复工作中,员额检察官亲自审阅、办理、回复群众来信。不仅如此,沈阳两级检察院还对信件接收和分办进行及时全面登记,对所有来信均按要求录入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做到件件留痕。
检察机关向人民群众做出的“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承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重要体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已经成为新时期沈阳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又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