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平安史记】忠勇为墨法为砚 平安好文笔架山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宁政法大型系列主题报道锦州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19-09-24 08:39

  忠诚使命70年,砥砺前行70年。

  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市……这些成绩为锦州打上了“法治”“平安”“和谐”的印记。

  锦州政法系统在推进法治建设中拼搏奋进,在保一方平安中负重前行,在服务保障改革发展中锐意进取,在70年峥嵘岁月中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民警进企业开展普法

  一种担当

  法治建设实现有为有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锦州政法系统奋斗的年轮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印记。

  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锦州市人民政府建立,并设立锦州市公安局。根据东北公安部和辽西省公安厅指示,锦州市公安局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强大威力,保卫解放战争的胜利果实,捍卫新生政权,书写光辉篇章。

  1951年4月,锦州市人民检察署成立;1954年12月,改称为锦州市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1978年9月1日,锦州市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重建后,锦州市检察机关忠诚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力提升队伍建设水平,锦州检察人栉风沐雨,奋斗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前线。

  1955年2月,锦州地区中级法院正式成立。1973年2月重新恢复为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代代法官们坚守着崇高信仰,秉承着“司法为民”的坚定信念,团结进取、不懈努力,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1980年,锦州市司法行政工作恢复重建,锦州市司法行政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职能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职能作用,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锦州政法系统认真履职尽责,坚持创新创优。法治锦州建设、平安锦州建设、履职能力建设、政法队伍建设全面扎实推进,特色亮点纷呈,实现有为有位,谱写了一曲曲奋斗史歌……

  2015年,锦州启动了“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吹响了法治锦州建设的号角。

  法治,让锦城大地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有了法治的引领,中心工作更加深入推进——建立依法决策机制,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深化机构改革,对行政审批、前置要件、涉企收费、非行政许可等涉审事项进行严格清理;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集中组织行政执法现场督导检查。

  有了法治的规范,执法更加高效权威——2015年,锦州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强化案件证据规格、加大指控犯罪力度、确保刑事案件质量》文件,稳妥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审判机关建立民事、刑事、审监专业法官案件讨论会议制度,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检察机关稳步推行检察官内部办案责任制,细化过错认定标准和问责条件,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公安系统以基层基础建设和数据智慧警务“双轮驱动”,着力提升“打防管控服”效能。

  有了法治的力量,司法更加阳光透明——有效整合律师、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资源,加速平台建设,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农村法治教育宣传年”活动,“东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锦州警示教育基地”等普法宣传载体主题鲜明、特色独具,做到“法治宣传入户、法律宣讲到人”。

  就这样,法治锦州建设的各种探索,于无声处成为服务大局、凝聚民心的不竭动力。

法官炕头调解_

法官炕头调解

  一份责任

  织出最密“平安网”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

  “小区院落除有片区民警定期巡逻外,还有居民志愿者、楼栋长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参与。”家住锦州市凌河区龙江街道的郑先生由衷赞叹道,无论早起送娃上学,还是深夜加完班下班回家,心里都踏实得很。

  从2005年开始,锦州积极探索创新平安建设路径载体,全面提升平安建设能力水平,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

  为让百姓安全感不断增强,锦州创建了独具沿海特色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40个分布全市的“1、3、8分钟”处置圈,压缩了出警时间;51个“10、20分钟”锁城圈和环市封闭圈点位,实现快速封城;1.3万个视频监控覆盖城区,村屯主要出入口覆盖率95%以上;与综治、民政、司法共建3167个网格,压实了巡查、防控责任,万人发案率全省最低,群众满意度由2013年的87.6%上升至如今的95.6%。

  化解矛盾,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铺路石。

  “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近年来,锦州市积极学习和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实行“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步形成调解工作的“锦州经验”。

  “锦州经验”的做法是,构建起立体式、多元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全覆盖。全市共有各类行业调解委员会151个、调解室152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日趋稳固。

  与此同时,从守卫舌尖安全到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从整治出租车非法营运到打击违法违规用海用地等违法行为……面对侵害群众利益、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市确定21个乱点乱象,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不手软。

“交通安全宣传魔法箱”走进幼儿园

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进幼儿园

  一个承诺

  用法治为营商环境护航

  服务大局、护航发展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

  从“坐着等”到“上门找”,从“被动改”到“主动找”,从“过得去”到“服务优”,多年来,锦州政法相关领域以有力的法治举措不断向市场释放温情与善意,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组织开展百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帮扶企业活动,政法干警走访企业4732家,立足本职解决问题356个。

  ——全市政法系统制定各类便民利企新措施67条,持续推动减证便民,缩短赴港澳商务备案、企业用工落户等审批时限,诉讼登记实现一站式办理。

  ——推行了“互联网+”模式,普及户籍、治安、交警、消防、出入境等在线审批,创新推出了港澳台旅游代办签注,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机……

  ——律师工作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成立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希望锦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来锦州投资的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背后是赞同,是共鸣,更是满满的期待……

  【后记】

  自历史深处而来,向创新未来而去。

  锦州市紧紧围绕“法治、责任、阳光、服务、惠民”建设法治政府,步履铿锵,法治的力量推动着锦州的社会稳定与进步、经济发展与转型,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

  如今,司法体制改革释放更多红利,让公平正义实实在在就在老百姓身边。

  “枫桥经验”得到积极落实,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斐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随着安全感的提升而提升。

  走进伟大的新时代,锦州奋力书写着美丽新篇章:党的建设基石更稳,发展质量成色更足,民生画卷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