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平安史记】几度峥嵘绿江边 敢拥改革向虎山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宁政法大型系列主题报道丹东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9-09-20 08:51

  丹东——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69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这个边境城市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从那时起,丹东人民就为建设平安的边境城市而砥砺前行。7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丹东人民的努力,一项项荣誉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新形象:抗美援朝“英雄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区)”。2018年,丹东被列为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而这一切,都与平安建设密不可分。70年来,一代代丹东政法人为丹东的平安和谐付出了太多太多……

老检察长范鳌给年轻检察官讲述过去副本

老检察长范鳌给年轻检察官讲述检察机关的历史

  改变“传统”走向“智慧”

  政法服务高效便捷

  几十年前到公、检、法、司等部门办理相关事务时,为一件事当事人需要跑几次、几天甚至几个月。如今,“智慧”办公走进了政法部门,人们听到、看到、体验到的是“只需跑一次”。

  2018年12月28日,丹东市公安局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揭牌,这标志着东北首家市级“无人警局”正式亮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截至目前,自助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5000余人次,办理交警业务1200余笔、出入境业务345笔、户政业务521笔。丹东市公安局还在三县(市)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分中心,在市区内人员密集的地方投放自助设备,全方位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丹东率先在全省开通了全市范围内居民身份证通办业务,群众可不受户籍限制,就近选择派出所(县、区办证大厅)办证,实现“就近办”和“一次跑”。而随着以视频监控为主的“天眼工程”“雪亮工程”在丹东全面铺开,更是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前不久,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杨元东带领部分新干警看望了该院1978年恢复重建后第一任检察长范鳌。范老如今虽已是92岁高龄,但谈起检察机关的历史依旧如数家珍:“我刚到咱们检察院的时候,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只能借用兽医站的平房,办公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后来,干警越来越多,办公室不够坐,又租借生产队养鸡舍的房子。虽然艰苦,但是大家都心甘情愿。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勇挑重担,把这份工作做好!” 

  今非昔比,检察院不仅办公环境良好,检务工作也向“智慧”发展。2017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明确发出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指示要求。2018年,丹东市检察机关以12309检察服务大厅为载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互联网+菜单”式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差异化法治服务。振安区人民检察院研发了“案件信息智能推送系统”和“执法档案管理系统”,打响了“智慧检务”攻坚战的“头一枪”。从案件受理至审结,任何程序性信息有变动,都会自动以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提醒辩护律师及时查看,既避免了辩护律师的舟车劳顿,又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公开性,得到了律师们的广泛好评。

  “智慧”政法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了全面提升法院诉讼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丹东市两级法院于今年8月23日正式开通运行跨域立案诉讼服务,让当事人在家门口的法院就能享受到与管辖法院相同的立案服务。当事人可选择向就近的中级、基层协作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协作法院协助当事人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服务系统将相关信息登记并推送给管辖法院,管辖法院即时接收信息进行审核,符合起诉条件的随即登记立案,并将带有电子签章的立案通知书、送达回证等法律文书推送回协作法院,当事人签署后即完成跨域立案。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开通运行当天,全市法院受理跨域立案案件9件。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快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强化矛盾防范化解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从改革开放开始,丹东市逐步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边界地区、治安复杂场所和部位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特别是近5年来,丹东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到2017年,丹东在全面排查、集中化解矛盾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横向到各行业、各部门及社会各个领域,纵向到县、乡、村各级单位的联调联动机制和全方位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建立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工作制度以及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制度。对基层发生的矛盾纠纷,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先由村民调解小组、村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村调委会调解不成的,由村调委会出具调解意见,并附调解谈话记录,交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进行调处,对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不能调处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再上报至县矛盾纠纷大排查集中行动领导小组进行全力化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建立矛盾纠纷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以丹东市综治中心为核心、区(市)县为枢纽、乡镇(街道)为基础的金字塔形组织体系。各级综治中心由综治办牵头,搭建起信访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民政等部门组成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组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手段,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更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到目前,丹东市推动综治工作网络向基层末端延伸,统筹解决处理基层治理问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在强化源头治理中,切实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2862件,调处2810件,调处率98.18%。如今,丹东持续深化“五级书记抓信访”,推动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工作。

  今年初,丹东机构改革后,县、村级综治中心名称不改、人员不减、职能不变,确保基层平安建设不受影响。丹东全面提升了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六级互通互联,切实发挥综治中心指挥枢纽作用。规范基层网格化管理,积极打造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丹东还加大了对重点地区、行业的集中治理力度,有效地压缩违法犯罪空间,万人发案比全省最低。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平安铁路”宣传以及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活动,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学校周边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稳定。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丹东市政法机关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保障了社会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丹东市委政法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职能配置、人员设置、人员编制得以进一步优化。丹东精准实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动了丹东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丹东市委政法委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丹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季报告”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丹东司法行政机关实现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并努力打通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丹东还优化公证服务水平,落实“最多跑一次”便民措施,并将社区特困弱势群体列为法律援助重点人群,全力打造“法律惠民生、关爱特殊群体”品牌。

  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有序的经济秩序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丹东全市政法系统结合自身职能,依法严惩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财产等刑事犯罪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税收征管中的行贿受贿、渎职等犯罪,依法支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

  今年,丹东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制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细化了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印发相关文件,统筹指导政法机关,充分发挥司法保障和服务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丹东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万名民警联万企”活动,对口包扶677家企业,创新完善了“预约办、容缺办、异地办、全城通办、移动办”营商利企新机制,打造丹东公安营商利企特色品牌。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12条实施意见,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丹东市司法局深入开展律师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如今,丹东政法机关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出重拳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团伙,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平安丹东建设,让丹东这颗平安之星更加璀璨。